|风景园林网

城市更新:一传一续 多方聚力

2018-11-16 09:26:14    作者:陈月芹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一条老街,骑楼相依,布满了瓷器行、布行等一间间老商铺。宽街上,行人穿梭,叫卖声迭起。窄巷里,中药材味道阵阵扑鼻。在陈添记鱼皮、宝华面店等老字号门前,食客们排起了长龙。

  10月24日下午,在广州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回头看,城市的芳华

  城市是一本厚重的书,往前翻,读其芳华,让人回味。

  位于广州市百年老街恩宁路上的永庆坊建于1931年,是广州市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这条被誉为最“广味”的老街,一砖一瓦沉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周边有粤剧艺术博物馆、八和会馆粤剧社、李小龙祖居、詹天佑故居等历史文化建筑。曾经的永庆坊危房林立、破败不堪。其中,30栋建筑被鉴定为“严重损坏”。在微改造后,这些建筑旧貌焕新颜。

  “为了更好地保留历史文化记忆,我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建筑立面进行了整饬和更新,让‘旧’和‘新’有机结合。”得知总书记到永庆坊考察,永庆坊改造项目的设计师陈嘉健说:“今后,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将更加重视保护与活化利用,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历史文化街区、寻找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荔湾区考察,充分证明我们将传统文化活化提升与旧城更新改造结合起来的路子走对了。”荔湾区委书记危伟汉表示,下一步,该区将继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继续传承和弘扬粤剧粤曲、“三雕一彩一绣”等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与再利用要在保护城市文脉和城市肌理的大前提下,有效完善和提升城市的服务机能、增强城市发展历史的厚重感。

  “要留住城市的记忆,不能全部拆掉。既要留下原有的东西,又要注入一些新元素、新功能。这样的城市才更丰富、多元,才能既看到历史的延续又有新的活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表示。

  荔湾区宣传部部长李黎表示,荔湾区是岭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发源地与核心聚集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到荔湾区考察,关心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令广大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备受鼓舞。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切实将总书记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

  向前看,续写新传奇

  城市这本厚重的书,向后翻,将续写新传奇。

  永庆坊微改造项目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如故,交通梳理、肌理抽疏,文保专修、资源活化”的原则,采用原地升级的做法,对包括李小龙祖居在内的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了修缮。在保护建筑原有外轮廓的基础上,对建筑立面进行了更新,既保留了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肌理特点,又强化了岭南建筑的风貌特色,在保留原有街巷肌理的同时导入了新的产业。

  改造项目还创新地采用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模式。政府出让所持物业一定年限的经营权,吸引社会企业投资,由企业负责改造、建设和运营,运营期满后交回政府。这一模式形成了政府、群众和企业“三方共赢”,“人人都是老城老建筑修缮师”的良好局面。

  改造后的永庆坊还配套规划建设了产业办公园区、公寓生活区、文创教育区等区域,引入的新兴产业为老片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如今,破败的老城区变成了文、商、旅为一体的现代化社区和城市有机生态圈。人气涨了、年轻人回来了……永庆坊这条老街也活了。

  “老旧小区改造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2017年12月,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福建省厦门(楼盘)市召开的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指出。

  如今的永庆坊,在嵌套彩色玻璃的广式满洲窗下,老年人依旧保留着饮早茶的习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汇聚于此聆听老故事、续写新传奇。

  多方聚力,为老城赋能

  在杨保军看来,城市的迅猛扩张是一个“非常态”。随着我国城市大规模扩张的“高潮”已经过去,城市更新将是“常态”。“过去我们犯的错误就是一些地方只关注经济效益,没有更多关注城市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新时期,城市更新不但要坚守生态底线,还要做到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空间品质。如今,碧桂园、万科、恒大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也积极参与到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中。首开地产董事长潘利群曾提出“城市复兴官”的企业使命,指出企业要努力在优化城市功能、补齐城市短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总结国内外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的实践经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指出,创意、共识、内容、产业、资本、趋势等要素都非常关键。创意是挖掘城市潜力、提升城市价值的重要手段。保护、传承与创新之间达到平衡必须要成为共识。一个建筑不更新内容,只能叫建筑装修,不叫更新。真正的有机更新既包括建筑外观的更新,更要有内容上的提升,还要有多元化的资本参与,实现产业共生、业态共享,并把握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

  有业内人士认为,城市更新不仅是对建筑物进行改造,也是对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产业结构、功能业态、社会心理等软环境的延续与更新。这对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的参与方包括政府、开发商、业主、基金机构等,加之区域情况差异、存量物业类型众多,不论是改造方式还是更新后的盈利模式都值得探索。较长的开发周期、前期资金投入多、改造成本高等一系列难题,也是对企业的资金、运营、资源整合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验。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表示,“城市更新工作首先要慎重规划、要有全局观念,一张蓝图绘到底。其次,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要强调个人产权保护。最后,还要形成改造资金链的良性循环。”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以五大发展理念指导系统推进城市更新

  19日,《城镇创新发展报告(2018)》(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认为,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城市更新面临配套政策、机制和模式不健全等挑战,各地应以【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