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介入城市空间需优先提升审美水准

2018-11-28 09:30:26    作者:吴洪亮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浏览次数:

  近年来,雕塑以艺术展、艺术节和主题公园的形式介入公共环境,并从一线城市逐渐过渡到二、三线城市,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早期的城市雕塑对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自20世纪80年代城市雕塑的开始兴起,以及90年代“公共艺术”概念的提出,都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中展出和讨论。伴随着城市文化建设需切准城市个性化特征,并承担起美化公共环境的作用,使得城市雕塑或公共艺术也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部分。

  雕塑主题公园的集中打造是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化的一条捷径,但无论是城市雕塑,还是公共艺术,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展示优秀作品。优秀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当地的人文关怀、历史脉络以及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从而可以更轻松地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喜爱。另一类可以称为“空降”的大师作品,尽管作品本身与所在城市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但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是明显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重要作品,介入公共空间之后,需要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们慢慢去适应、接受和学习,并最终演化为这个城市中独具特色的标志与象征。例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就是从最初的“怪物”形象转变为如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今天来看,埃菲尔铁塔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但目前仍有很多雕塑或装置最终让人们无法接受,甚至太过厌恶而被拆除,这些都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因此,在开展城市公共艺术项目时,要做到对作品的甄选非常小心谨慎。

  许多艺术价值较低或失败的作品横空出现且层出不穷,属于中国现阶段文化建设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例如某个小城镇的领导到大城市或国外参观学习,会因看到美观的公共艺术而在当地效仿。首先,他们了解到城市发展需要文化建设,从意识形态的高度上得到提升,这是值得肯定和推崇的。但实际问题是他们对艺术的认知深度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以政府主导城市的现有体制下,政府部门相关领导的审美水平直接影响到公共艺术作品的选择水平,甚至从这个层面上看,不单单涉及到艺术家创作水准的高低。所以,中国现阶段的艺术教育,应该率先对政府官员进行系统的艺术类基础知识普及和城市文化艺术建设方面的补习。各级政府的文化官员能够在其高位,必定是十分聪慧,而且在我的实际接触中也发现,很多地方城市的公共艺术没有做好大多是出于领导层对艺术的不清楚和不了解。如果能有机会让他们接触到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相信进步是非常快的。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城市艺术进程中的发展与变化,通过普及城市文化艺术建设的相关知识,推动中国整体公共艺术的发展与提高。

  城市雕塑与所在地的文化生态、空间环境之间的关联非常重要,假如作品理念与城市文化无关,会显得似乎莫名其妙。特别是在时间长久之后,雕塑作品的可延展性更会受到局限。另外,许多雕塑公园的诞生会与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伴,前期阶段会在专家引导和帮助下,一时风火热闹,但在房地产项目销售完毕之后,雕塑公园也会变得无声无息,甚至连作品也再无专人来维护和保养。这种情况实际上也没有对城市文化建设产生很好的影响。因此,公共艺术亟待升级的方向是作品本身与城市诉求或民众生活之间的联系。

  不同代际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的关注点和呈现形式会有一定的差异。如出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艺术家群体往往会对雕塑的造型、材质以及纪念性意义较为关心,甚至对雕塑艺术本体语言中人文性与哲学观更感兴趣。而“70后”“80后”的青年艺术家则更倾向于强调个人艺术观念,并在植入的过程中与作品本身产生融合或碰撞。而且,青年艺术家会清楚地区分观念艺术与公共艺术的不同,明确二者之间的界限,从而有益于他们在接下来的创作中保持理性思维、掌握精准方向。   

  (作者为北京画院副院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副秘书长)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办公室设计装修的微型城市空间打造

  东京有明地区设立新的优衣库国际总部和旗舰创意工作室。该项目的办公室设计装修于2017年1月,共占地4.5英亩,为优衣库的全球员工和国际同事提供足够的办公空间。设计师为了打造微型城市的概念,展示民主办公空间,他们【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