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公园城市崛起 绿色发展落地

2018-12-06 10:38: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如果从高空自北向南俯瞰成都高新区,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天府大道、交子公园、锦城湖公园、桂溪公园、大源中央公园、新川湿地公园……一座座公园犹如绿宝石点缀在现代化的城市中间。缤纷园、紫薇园、吉庆园等小区周边的小游园星罗棋布,吉泰路——月牙湖花园式街区有机串联……

成都:公园城市崛起 绿色发展落地

  这一幅生机盎然的天府美景图,得益于成都高新区坚持贯彻落实“公园城市”发展理念。2018年3月初,成都明确提出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这一全新理念也被写入在编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成都高新区积极响应“公园城市”建设的要求。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实施立体绿化全覆盖,实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示范项目4个,完成骑龙绿轴公园、科普公园、西区体育公园、国际生物城人才公园(永安湖示范段)等公园的设计方案全球征集。

  在天府之国的“心脏”位置,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座公园之城正在崛起。

  用绿意妆点社区

  初冬时节的吉泰路上,银杏已然一片金黄。而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另一个地方,隐藏在居民生活区的生活长廊依旧郁郁葱葱,居民们漫步在古色古香的长廊中,或喝着盖碗茶闲聊,或在附近漫步晒太阳,享受着成都独有的悠闲时光。

  今年,成都市计划新增打造“花园式特色街区”26个,其中成都高新区有2个。目前,作为成都“最美街道”,吉泰路和火烧堰两个花园式特色街区点位已经整体打造完成。

  这是成都高新区向公园之城转变的缩影之一。

  成都高新区针对城市道路附属绿地和街头游园,践行“可进入、可参与”理念,打造“一园一特色、一园一主题”精致小游园、微绿地16个,提升吉泰路、府城大道等特色街道5条,对24条街道实施行道树增量提质,共计增加乔木约15000株。建成“花重锦官”点位3个,市花芙蓉增量11000株,力争重现“花重锦官城”的公园城市盛况。

  成都高新区绿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积极实施立体增绿举措,鼓励低于40米的建筑实施屋顶绿化,学校、公建配套项目率先示范。截至10月底,成都高新区完成了西部园区红光大道115个桥墩约1840米爬山虎栽植工程,天勤路、顺清路、天府三街临江小学、剑南大道、天顺路、中环路等13个点位立体绿化工程22240平方米。

  公园城市的建设不是一代人的使命,如何让这项工程变得可持续?

  成都高新区在细节处给出了破解之道。在为城市建筑立体增加绿意的同时,成都高新区积极选用有环保价值的材料。以增绿工程为例,成都高新区首选绿植——爬山虎,作为城市的主要妆点绿植。爬山虎不仅美观,而且环保,对城市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并且对空气中的灰尘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建公园美化城市

  芦苇摇曳,流水潺潺……漫步在新川湿地公园,绿意生机扑面而来。经过两年多打造,新川湿地公园2、3、4号湿地已经建成,总面积约4.8万平方米。

  新川湿地公园充分利用现有的湖、湿地、溪流、潭、涧等多样性的水形态,实现雨水“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雨水、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

  新川湿地公园的修建只是成都高新区“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引领城市发展”这一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十件成果之一。

  目前,成都高新区正依托“一区四园”,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新经济活力区(南部园区)将依托大源、会展组团原有生态活力本底,以“二带联四环”的绿道结构串联各级公园,2018年初步构建形成“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公园体系,形成1处郊野公园,29处城市公园,47处社区公园,98处口袋公园。

  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以“一河一环”串联各级公园,构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公园体系。“一河”指清水河,“一环”指电子科大双创环,并规划形成7处城市公园,5处社区公园,14处口袋公园。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基于“世界级生命科技创新家园,国际化健康生活魅力新城”的总体定位,充分考量地形地貌、风廊水系,重点依托永安湖、锦江生态带和条条河湿地,注入“知识+艺术+健康”的独特城市基因,规划“一核四带、多廊串珠”的城市绿地系统。包括构建由城市公园-小游园-微绿地构成三级城市公园体系和三级绿道体系。其中三级城市公园体系将构建城市公园8处、小游园23处、微绿地47处,全面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三级绿道体系中,总计逾100公里的各级绿道将串联各级公园、水系以及创新研发、居住、公共服务等功能。

  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遵循“山水共融、蓝绿共生、绿色宜居”的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依托山水田林湖等生态本底,规划构建“山水型—郊野型—城市型”三类绿地公园,形成“2个山水型公园+6个郊野型公园+N个城市型公园”三级公园绿地结构。在483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态水系及绿地占比将达63%。

  把生态作为城市发展的底色

  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都大力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推动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其中,“人”的需求被放在新模式的首位,整个公园城市的建设首先围绕服务“人”展开,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构建传承创新、古今一体、别样精彩的城市文态,引导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

  修建美景并不是最终目的。成都高新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打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和全域景观化的生态环境。加强公共服务配套,打造“10分钟生活圈”。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打造五级绿化体系,建设1000公里慢行绿道系统,串联200处绿地开敞空间,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实施消费升级行动,促进传统商贸转型提质,创新发展智慧服务、体验服务、共享服务、跨境服务等新兴服务形态。

  以空港新城为例,空港新城在建设之初就已经将“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理念嵌入其中。空港新城区域内拥有独特的山水环境,三岔湖水面开阔,龙泉山脉青葱绵延,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具有先天优势。在规划时,充分统筹考虑空港新城域内山水资源,师法自然,巧妙处理山、水、港、城的关系,彼此互动,交相辉映,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城风貌。城市风貌和田园风光兼具,形成“望山见水、透风见绿、环港聚核、塑谷呈湾”城市美景,把 “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达到“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空港新城明年将以增绿增景为核心,开展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全力推进绛溪河生态公园(一期)、三岔湖慢行步道空间等景观绿化项目建设,打造西一线、机场南线道路景观,初步显现公园城市示范效益。

  同时,空港新城还将优化规划体系,加快天府奥体城和绛溪河公园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全球征集成果转化,深化编制三岔湖——丹景山片区规划和地区控制性详规,为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奠定坚实的规划基础。

  品质与文化并重,加快打造生活宜居的国际社区。成都高新区坚持用生态本底打上亮丽底色,打造魅力社区;用天府文化注入人文色彩,打造人文社区;用企业家精神彰显城市活力,打造活力社区;用现代化的社会治理能力和体系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品质社区。为了让高新区市民更好地融入社区的人文环境中,政府鼓励市民参与到宜居社区建设中。

  高新区居民也对政府的政策作出了积极回应。2018年10月,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三瓦窑社区各院落在党支部的引领下,通过动议自治,组织开展清理院落垃圾、保护院落生态环境活动,从而达到增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营造美丽宜居环境的目的。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手拿塑料袋、扫把等卫生工具,对社区中散落的塑料袋、飘落的树叶等生活垃圾作了清理,并向其他居民群众进行环保宣传,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乱丢、不乱扔、不乱倒,共同维护居住环境的美丽清洁。

  绿植的覆盖、宜居的环境,成都高新区的生态品质已经日渐深入人心,正成为成都高新区极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编辑:杨赓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从“城市功勋”看成都未来发展

  2月13日,成都锦江大礼堂里响起阵阵掌声。当天,成都召开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推进大会,首次表彰了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