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严寒地区城市内河生态性修复新理念

2018-12-19 10:40:16         来源:     浏览次数:

  城市内河是城市的内核和绿脉,对城市生态化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哈尔滨的城市内河马家沟、信义沟、何家沟、阿什河从城市外围延伸到城市中心后注入松花江,总绿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约占江南城区绿地总面积的36%,是贯通城市大型绿地公园的生态大动脉。哈尔滨内河水量受到季节排涝、垃圾倾倒等因素导致水流动性差、复氧能力低内河廊道整体生态性差。哈尔滨市近期编制《哈尔滨市城市内河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实施构建哈尔滨“三沟一河”城市内河水系生态廊道战略。

  对于这一生态战略,如何真正落地实施?目前学术上有何种特色生态技术?采用何种具体策略保障有效实施?为此我们采访了寒地生态城市建筑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李光皓副教授。李光皓承担多项寒地生态城市建筑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科学研究基金,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他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方寒冷地区重污染河道底泥原位修复技术研究》,对城市滨内河生态性景观修复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哈尔滨内河污染原因这一核心问题的看法和认识,李光皓表示:“哈尔滨的内河长期受到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水的侵蚀,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河中,远远超过河水的自洁能力,使得河水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导致水生生物及微生物菌群消失,河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内河治理方法过于重视沿岸截污、引水冲污、驳岸绿化等表面手段,但从结果看,水质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或者水质出现反复,主要原因是河道底泥有机物污染没有得到彻底根治,以及河道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与寒冷地区气候因素适宜性较差有很大关系”。

  对于哈尔滨内河生态系统修复新技术的具体内容,李光皓进一步解释,由于北方寒地河道温度差异较大,而温度恰恰是影响河道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所以,首先建立水环境污染物变化模型,确定污染物根治理论方法。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温度下河道底泥的污染特征规律,消除底泥黑臭物质,实现河道底泥原位稳定化、无害化,通过间歇性底泥曝气技术,形成河道底泥土著活性污泥层,在降解底泥有机污染物同时,提出寒地内河有效微生物群落模型,实现底泥氧化,底泥稳定化,土著活性污泥生物修复三种技术集成,根本性提高生态修复效果,为河道治污提供理论基础保障。其次,针对寒地气候,提出适宜的污染物降解菌群。通过种植芦苇、香蒲、荷花等适宜北方水环境的水生植物的同时,投加促进微生物生长的有机酸和微量元素,创造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水生态环境,结合硝化菌、光合细菌等有效的微生物药剂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吸附水中的河道有机底泥来净化水体,从而恢复河道特色生态群落。最后,建立多样化的微生态河道系统。采取人工、自然、生物相结合的手段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建立泵、闸形成水位差,控制水流方向和速度,规划内河廊道有起有伏产生天然曝气,优化健康河道底泥结构。针对寒地滨河区土壤冻融的特征应使用适于严寒地区的生态驳岸材料,采用天然石材、木桩加柳枝捆护底,利用高孔隙率的坡脚护底提供多鱼类巢穴、多生物生长带,通过生态驳岸连接滨河区植被与堤内植被,形成连续的深潭、浅滩、滨河生态环境,同时增加水生动物,引入适宜水中生长的田螺、河蚌等来优化净化水质的作用。

  对于哈尔滨内河生态性恢复方法论上的意义,李光皓说:“城市内河对城市的生态化发展至关重要,而针对于寒冷地区的内河生态性恢复技术对寒地内河生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寒地城市内河的生态属性,成为真正的生态内河,为北方寒地城市的生态化发展提供新的技术保障,这对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