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优地联合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由杨:时代背景下的景观定位与思考

2019-01-14 10:25:29         来源:优地联合景观设计     浏览次数:

  近日, 新浪地产、中国产经新闻网、中国建设传媒网与和讯网等媒体发表了对优地联合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由杨先生的采访报道,引起不少关注与反响。由杨先生表示,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景观设计,工作与公司也是传递幸福的载体,希望借平和的设计实现景观精品,用于承载建筑、承载空间与承载使用者的生活。以下为采访报道全文。

对话由杨:时代背景下的景观定位与思考

   心语

  至2018年11月,优地联合已经成立15年了。回顾这15年,行业发展很快。优地联合很幸运,很感恩,感谢每一位客户对优地联合的委托,同样也很欣慰,我们没有辜负客户的预期。

  从公司成立,我们就希望在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尽力做好每一个项目,没有给公司设定市场目标,但是力求每一个项目都尽力做到最佳、最适。无论项目大小、无论投资高低、无论以往的开发管理经验多少,都能够通过优地联合的设计找到最佳的景观品质提升途径,做出“升级版”的产品,在同样的时间段里,做出自我超越的作品——属于特定客户的精品。

  回顾这15年的设计工作,内心欣慰付出都有收获。每一个项目都带给我们很多的感触,带给我们更多的领悟:对设计的理解、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对本真生活的理解。无论建筑空间的设计受限于石材、钢铁还是玻璃,人们的感受总可以延展到四时、四季的朝霞、夕阳;延展到自然界的花影、树荫;延展到充盈在空间中的风声、水声。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设计技术快速进步,使用者的审美也如时尚设计般快速更迭。但是无论设计工具怎样快速更新、美学怎样随潮流起伏,人们对本真生活的追求却是连贯的。

  “用万变的设计手段,展现不变的自然主题,感应渐变的社会进步”,是优地联合对设计方法演进的积累和感悟。正是这些积累起来的点滴感触,增进了优地联合团队对设计的理解、对客户的理解、对生活本身的理解。设计师们力求把不断积累起来的客户体验和不断归零的自我挑战结合起来,不断尝试用更好的办法满足客户的需求,让设计更懂生活。

对话由杨:时代背景下的景观定位与思考

  优地联合的设计团队精心维护着公司的资料库和档案文件,把这些理解和感悟点点滴滴积累起来,成为设计团队每个人的财富。期待公司的每一位同事把优地联合 “真诚、平等、乐观、协作”的企业文化自然平和地传递下去,理解“好事做好”的含义,吸引更多的人一起不断探索更好的方法,做好景观设计这件好事。

  建立一个良好的设计交流平台

  “当时成立公司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大家上班的时候像朋友聚会一样。每个人带着不一样的想法去碰撞,想出好玩有意思的东西。我们也希望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设计师们沟通,通过技术交流彼此促进,给客户或者使用者创造价值。”

对话由杨:时代背景下的景观定位与思考

  “在每一次的互动过程中,我希望大家能够互相学到一些东西,互相去借鉴和理解。公司起名字叫United Design Associates,鼓励大家突破自己专业的局限,从规划、景观、建筑、和室内设计等多个专业的角度检视设计,大家一块来参与,这更有意思,有可能形成一些好玩的互动。一个人工作具有局限性,团队作战,互补共行,让每个人的才华更好发挥。”

对话由杨:时代背景下的景观定位与思考

  “实际工作中发现这样的组合并不容易,人们经常认为自己的观点都是对的。刺激大家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讨论,有时候会刺到不同专业设计师的痛点。每个人只有从客户角度整合思考才能最终引导讨论走向最佳的客户导向。”

  “我们把公司内部的原则概括为‘生态环保、经济高效、用户导向’,实现用户导向的设计过程叫做‘好事做好’。我们觉得在设计创意之外还需要公司的团队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系,帮助设计师们逐渐理解项目,用统筹者、整合者、引领者的思考方式,从而以最终成果为目标,每个人都能够在设计过程中超越自己、超越设计本身,让精品设计为使用者创造客户价值。”

  地球不是平的

  从概念设计开始,优地联合的设计师们一直在讲一句话,“地球不是平的”,意思是自然的环境充满变化,地形高低起伏。设计不能仅仅简化成总平面图上的平面构图,还必须考虑竖向设计和垂直高度上的空间关系。设计草图从二维的平面关系推敲开始,始终保持对三维空间关系的感知和关注。

对话由杨:时代背景下的景观定位与思考

  中国北方的大城市基本都位于大平原上,运用地形起伏和场地高差关系进行有效的竖向设计是实现景观效果的重要设计手段。妥善运用地形收集和利用雨水也是当前海绵城市和生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沿海地区的建设项目中。利用地形收集雨水实现排盐降碱,是一种经济的土壤改良办法,非常有利于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通过多种植物的组合,在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眼里所看得到景观效果的改善。

  从鸟瞰到人视点

  “从鸟瞰到人视点”,这是优地联合的一项设计要求。人在空间中生活,正常情况下设计是应从人视点的角度体验和感知空间,但设计师从图纸开始,自然而然就站在了俯视大地的视角上,在工作过程里要不断实现从鸟瞰视点到人视点的转换。不止是一次转换,而是设计过程中不断地转化视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设计的空间对象和设计的用户对象。

对话由杨:时代背景下的景观定位与思考

  另一方面,使用者对空间的体验是连贯的、活动的。人对空间的感知不仅仅是停留在静态的造形和静态的视点上,人的活动串联成流线,流线串联空间。无论是强调轴线的静态画面还是连贯的流动空间,设计过程中要善于站在人视点的角度去反复观察和思考。“人”是用户,不仅仅是委托设计的客户,还是建成后的使用者——有可能是住户、访客和保洁员;有可能是市民、游客和城市管理者;有可能是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设计师要不断尝试从不同的视点去观察、去思考。

  景观不是静止的

  与建筑设计不同,景观设计经常考虑到动态的变化。季节和天气是变化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是景观的主题;日色光影是变化的,朝阳晨雾、落日晚霞带来光线的表演;植物生长也是动态的,从小到大的植物生长过程给空间环境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最动人的真实景观往往出现在人们感受到动态与静态交融的那一个瞬间。

对话由杨:时代背景下的景观定位与思考

  静态的建筑环境与动态的景观。例如静态的硬景与动态的软景、静态的砖石与动态的流水薄雾形成的对比,都会让景观富有生命的活力。流水在地面上留下痕迹,青苔在石头上留下痕迹,与人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一样讲述光阴的故事。设计手法上也可以体现动与静的对比关系,例如组合富有动感的曲线道路、在直线和曲线对比中营造收放有致的空间和成长阶段的植物,用动态的眼光整合不动的硬景和变化的软景,在动态中寻找相对平衡的美感。

  看得见的景观和看不见的景观

  这是优地联合内部工作组织的方式。看得见的景观是可见的效果,看不见的景观是地下结构、管线、井盖等限制条件。景观的建成效果密切围绕着人的感知,通过照片的呈现能够直观地传达出视觉的感受,间接地可以让人想象到流线转折,想象到空间收放转化。

对话由杨:时代背景下的景观定位与思考

  为了实现直接可见或者间接可感知的景观效果,要通过有效的设计过程对表面之下的不可见影响因素做出协调和设计整合。熟悉建筑条件,例如地下结构荷载、覆土深度、室内外高差等要求是必备的基础知识。了解多种市政管线的走向、埋深、井盖位置并且有效与景观软硬景布局协调是景观效果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看不见的景观”在实施过程里总是充满挑战和乐趣,总能增进甲方乙方团队一起解决跨专业技术难题的“战斗友谊”。

  “夺回古都风貌”的建筑和“新中式”的景观

  90年代的时候,北京的建筑界有一股热潮,叫做“夺回古都风貌”。那时候,建筑师们的难题是怎样在各种类型的建筑上加上一个看起来尽可能得体的屋顶,这个屋顶要能直观地看出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又要符合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比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大几十倍的尺度和体量,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屋顶和北京传统的讨论轰轰烈烈。

  同样的感觉在20年后的景观圈似乎再现。这次似乎是市场化的、自发的。快速创新和快速模仿带来各色的“王府大院”和“大宅门”频频撞脸。景观圈平静多年的水面上被一阵又一阵的茫然和争论打破了。从长远看,发生在不同设计领域的这两个时间阶段都是积极的。迷茫、尝试和争论带来了人们对行业的思考和关注,也带来了快速的分享和经验积累,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在争论中得到了分享和提升。无论哪种风格,在设计理念和方法上都从本能的传承走向了主动的思考和认知,从传统设计向现代设计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

对话由杨:时代背景下的景观定位与思考

  不管市场怎么变,不管我们的生活怎么变,设计师是制造美好的制造者,是创造者,通过不同的手法表现应对不同的场所,在职业领域里磨练自己的技术、技巧和能力。

  文化在生活中存在,在自信中延续

  文化的延续是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存留下来的文化建立在“人”的基础上。

  人们对文化越自信越依赖,文化的存留时间就越长。文化的消失或者转变,原因则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转变。“做设计的时候,只要大家坚定是为客户服务的,是从客户角度去出发的,能够为城市环境带来好的效益,不必再纠结设计的内容或形式。好的设计是住户在空间大体系生活里能有一种归属感,一种幸福感。”设计师应该坚持从理解使用者的外在和内在需求开始,找到关键问题,努力寻找设计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应该从延续文化符号开始设计。

对话由杨:时代背景下的景观定位与思考

  “外行看的是主景,内行看的是背景。作为设计师应该关注景观的核心——人,这也是整个优地联合,一种不变的演进态度和宗旨。”使用者的需求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建造者的困难变了,市场的压力变了;设计时的手段变了,建造的材料和技术变了。在众多的变化当中,完全复制历史文化是不可能的,完全放弃历史文化也是不可能的。看开关于“文化”的纠结,景观设计师应像当前的建筑设计界一样,关注使用者,无论是最顶层,最尊贵,还是最底层,最卑微的使用者,利用现代的知识和技术去自信地解决设计问题,文化自然会在结果当中延续下来。建立在民族自信基础上的文化印记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用故事说明设计的愿景

  设计要务实,也就是说要解决实际问题,景观设计比建筑设计更适合讲故事。

对话由杨:时代背景下的景观定位与思考

  人类文明就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故事积累,但是公共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不能仅仅用来讲故事,更不能用于说教。设计出发点应该务实,立足于场地,寻求方法,实现更高的愿景。这个愿景不一定在设计任务书里,不一定是已知的,需要设计师与业主一起站在超越了项目的高度上去达成一致。例如对环境的保护责任、对社会秩序的积极推动、对行业技能的提高与演进,这些都不一定是项目直接的需求,但是深入和一致思考的结果都会为项目带来经济上、效率上、生态上等多个更高层面上的价值。合适的故事可以引发问题,也可以帮助使用者所接受和欣赏项目内在的价值。“故事要真实与问题相关,不要随便重复别人的故事”。

  景观设计是与人沟通的工作

  景观设计圈里在讲“匠人精神”,景观设计在实施的层面上是一种“匠人”的工作,精品实现的过程中匠心精造必不可少。但是《园冶》说造园“三分匠人、七分主人”是什么意思?匠人精于自己的技巧是必须的,但是匠人要听主人的话,不可以自作主张为了追求效果,浪费主人的银子。私家园艺是属于个人的,如果工匠碰巧是主人,或者主人碰巧是工匠,天马行空,随意发挥,只要不扰民、不危险、不违法建设,浪费自己的金钱没问题。但是公共景观在更大的层面上展开,是一项社会化的活动,是一种追求社会环境资源合理分配的手段。工匠的技巧是实现目标的方法之一,而不是目标本身。谁是主人?什么是目标?只要不是工匠本人,都要花时间去思考和探讨。城市公共项目要重视与公众的沟通,找到真正的主人,到底是社区的住户?外来的游客?还是城市公园里的一群鸟?理解主人的意愿,设计主人想要的生活,让主人觉得幸福。

对话由杨:时代背景下的景观定位与思考

  好创意、善落地

  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设计需要的不仅仅是图片累积,更需要有效思考。随着科学对人脑的认知逐渐深入,设计界也了解到设计与左右脑的关系。右脑负责图像思考,跳跃、发散、有艺术感;左脑负责语言和逻辑,适合严密思考。每个人的左右脑分工比重是不同的,有一人右脑为主,思维跳跃有艺术感,有人左脑为主,逻辑严谨有条理。理想的设计公司组成类似左脑与右脑的分工。有些部门负责跳跃发散的创造性思考,让设计项目呈现艺术的效果;有些部门负责逻辑严谨的项目管理,让所有的创意符合项目的条件和预期。

  现实当中的设计公司和个人都不能完全清晰的分出左右,所以可行的方式是公司做出有效的创意激发机制和项目管理体系,按照项目流程不断在创意和落地之间相互激发相互挑战,最终保证创意经过有效的筛选,符合项目要求,并且通过团队的协同,指导施工落地。对于设计师个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机制和体系,在工作中将理性和感性有效地交融在一起。思考设计、思考自己,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途径。

  景观要保持对自然和原始的敬畏

  景观设计不一定可以“保护”自然,更不可能“恢复”自然。因为最自然的状态是地球原始状态,没有人类活动的状态。人类对景观的设计和工程无论怎样都是从人类的主观出发,对环境做出改变。城市景观设计和工程更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及感受,通过改变环境而获得满足感与幸福感。

  景观设计能够做到的或许只有对自然的尊重,用恰当的方式限制人的活动,让人能看见自然也能远离自然、不去打搅自然。人类对于自然的环境要刻意保持一定的距离,设计上保持对人造工程的节制,保持对自然本身的一种原始的,最本真的敬畏。

  未来城市化进程到一定程度之后,用于制造新城的空间有限,新设计将更多的是对城市精细化的设计,改善环境品质和细节,营造出“景观城市”的概念。

编辑:崔京荣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