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通”往协同 北京开启“副中心”时代

2019-01-17 09:41:15    作者:王彩娜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浏览次数:

  千年古运河畔,响起新的号子声,“沉睡”的通州正在“苏醒”。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城市副中心控规》)日前公布。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一张张鲜活的城市“名片”,将使“副中心”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成为新时代的精品城市。
  
  随后,“东迁”消息刷屏而来。1月11日,自东城区正义路2号,向东30公里,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截至目前,北京市级机关第一批搬迁完成了35个部门、165家单位的主体搬迁。
  
  蓝图徐开
  
  打开《城市副中心控规》,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呼之欲出。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生动概括为三个示范区:将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作为北京的重要一翼,城市副中心如何处理好和中心城区“主”与“副”的关系?《城市副中心控规》中提出,要加强对中心城区首都功能的服务与保障,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
  
  “在功能互补的基础上,北京中心城区与副中心一定要相对独立,避免产生过多的人流交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在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母城和卫星城的关系处理一直不太成功,过去的通州被称作“睡城”便是如此。而今,《城市副中心控规》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建筑规模。其中强调,以和谐宜居为标准,将人口密度控制在0.9万人/平方公里以内,这对于未来城市规模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紧抓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的“牛鼻子”,《城市副中心控规》提出,要发挥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融合发展,与三大主导功能互为支撑和依托,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
  
  在发展过程中,北京患上了超大城市固有的多种“病症”,为此,城市副中心未雨绸缪,防“城市病”于未然,提出要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区。比如,坚持公交优先、绿色出行,构建舒适便捷的小街区、密路网的道路体系,加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营造绿色交通环境。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实现住有所居,强化组团中心和家园中心建设,就近满足居民的工作、生活需求,提高本地就业率,实现职住平衡发展等。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副中心控规》划定了多层次战略留白:城市副中心将预留约9平方公里战略留白地区,拓展区预留约30平方公里的战略留白指标。刘勇认为,为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而划定战略留白地区,值得点赞,但在规划落地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留住”,不要随意变更占用。
  
  在刘勇看来,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无异于增设了一个新的省会城市,将为我国城市化带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在2019年北京市“两会”期间参加通州团审议时表示,“集聚各方资源力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法治环境,加强民生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副中心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切实将通州区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陈吉宁说,围绕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统筹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京津冀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建设正酣
  
  冬日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正酣,施工现场起重机隆隆作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往来穿梭。
  
  “要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搭建城市骨架。”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表示,要抓好行政办公区后续工程建设;城市“绿心”是在过去东方化工厂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约11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公园,在城市森林公园里规划建设三大文化设施,包括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大力推进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运河商务区、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其中城市副中心站要建设成为一个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实现“轨道上的京津冀”,连通滨海新区、唐山、平谷、廊坊北三县地区,同时和北京地方轨道网衔接,成为最大的地下环城枢纽,也是城市副中心将来分流主城客流的重要枢纽,目前已经完成了规划和深度设计,2019年要推动开工。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素芳表示,2019年,北京市将以城市总规和控规批复为统领,集中推动城市副中心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信息化和智慧城市、产业等领域240余项重大工程,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50亿元左右。
  
  “重大工程建设和实施,是推动规划落地的重要支撑和手段。”李素芳表示,按照城市副中心规划和功能定位,近年来,北京市持续加大重大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和推动的力度,以项目优布局、提功能,以此为引领,助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为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提出的建设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的建设目标,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将结合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全面增加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总量。北京市水务局将同时推进“通州堰”分洪体系建设。
  
  陈吉宁表示,要坚持世界眼光,按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大国首都城市副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历史定位,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副中心规划建设,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支点。
  
  “通”往协同
  
  在与拓展区共同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的同时,城市副中心还肩负着辐射带动河北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的重任。
  
  未来,城市副中心将发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承担中试孵化、科技成果转化、高端制造、配套服务等外溢功能。对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导适宜产业向廊坊北三县地区转移,促进本地就业,实现职住均衡发展。
  
  一直以来,“通武廊”区域合作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通武廊”三地充分发挥地缘相近、产业结构相似的优势,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对接合作、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创新机制、先行先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示范区。
  
  2018年8月,京津冀三地签署了《工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推进建立通州永乐开发区、武清开发区、廊坊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协调对接机制,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业经济领域共享示范区,提升三地工业经济整体影响力和辐射力。
  
  2019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要重点做好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等工作,力争取得新突破。
  
  “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已从顶层设计阶段,转向实质性的开工建设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过去五年,我们主要在做好谋划,坚持规划好每一寸土地再开工建设。除了目前基础性的项目和保障运行的临时性建筑以外,雄安新区没有动工一砖一瓦,为的就是系好第一颗扣子,不犯颠覆性错误,避免留下历史遗憾。”
  
  林念修说,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正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正在积极稳妥开展,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实现了率先突破,比如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刘勇认为,雄安新区、城市副中心两翼齐飞,再加上天津滨海新区,未来京津冀地区新的发展将主要依靠这些新兴地区。

编辑:杨赓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通州区又一批新组建机构挂牌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3月25日,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生态环境局等新机构揭牌,正式对外办公。【详细】

北京通州今年打通6条微循环疏堵

  通州区市政、路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做客治堵大家谈节目时透露,今年通州还将深度挖潜解决停车难,增加3000个路侧电子停车位,并打通6条微循环。此外,贯穿通州东西的广渠路东延也将在5月完成两侧临时导行路施工,随后将开始【详细】

北京通州潮白河沿岸将添6594亩城市森林

  记者由北京市发改委获悉,通州区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三期)即将开建。这也意味着,2020年夏天,北京将增加一块6594亩的城市森林。【详细】

北京将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

  昨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团举行开放团组全体会议。会后,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等9位代表现场接受58家中外媒体、98名记者的集体采访,代表们分别【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