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中原城市群崛起要做好“格局”文章

2019-03-07 09:58:41    作者:孙晓雅     来源:人民论坛网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城市群的发展,不仅可以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而且可以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优势、内部发展格局以及创新性发展思路进行前瞻性思考,助推中原城市群又快又好的发展。

  以中原城市群为中心带动周边其他城市群协同发展

  根据国务院2016年12月28日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和山东等5省30座地级市。2018年1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郑州为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

  从城市化发展规律来说,以城市群及其核心城市为节点构建城市发展体系是必然选择。随着交通体系不断升级,京津冀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关中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华中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以及山东城市群等逐渐整合在了一起,中原城市群位于这些城市群的中心,在整合上述城市群过程中扮演着节点城市群的角色。统筹规划中原城市群的内部格局,及其与邻近其他城市群的互动格局,对于构建互动效率更高的全国性城市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关于中原城市群结构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代表观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提出构建大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构想;进一步准确定位城市功能和强化产业链条;构建城市群的跨区域联动发展机制将有利于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原城市群应形成支柱产业体系;多中心格局是中原城市群的未来发展趋势。

  综上,思考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蓝图需要从其与周边城市群的联系入手,在城市群互动过程中把握城市群间的联系。在对中原城市群发展机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起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体系,并通过城市链、城市走廊将邻近的城市群整合在一起,发挥聚合整合优势。

  中原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格局设计与片区发展

  中原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明显,区域内包括“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在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中原城市群位于京渝沪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又处于晋冀鲁皖鄂陕六省交汇处。无论是京渝沪三角形的三边,还是三条边上的中线,都是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构建城市体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城市链或者城市走廊,这些城市链将沿线的中等城市、县级城市整合在一起。“石家庄市—太原市—西安市—武汉市—合肥市—济南市”围绕中原城市群形成城市环。在与其他城市群互动过程中,中原城市群将会分别得到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发展的红利,中原城市群的节点角色会进一步得到强化。

  根据区域内城市的分布,建议中原城市群构建“一核+两团”的内部发展格局。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郑州市,但郑州市位于豫北地区,需要在豫中南地区构建起次级中心与郑州市互动,才能够在中原城市群内形成全域城镇化格局。因此,郑州城市群发展过程中需要形成“一核+两团”的城市体系格局:“一核”即郑州市;“两团”即由洛阳市、焦作市、新乡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和安阳市整合在一起的北侧城市团和以许昌市为次级中心,由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和南阳市整合在一起的南侧城市团。“一核+两团”的中原城市群内部格局可以充分发挥郑州市的区域中心城市优势,通过“两端挤压+中间扩张”的方式加快“郑许链”的发展速度,形成“弓弦+弓背”的城市体系发展构架。

  此外,中原城市群还应实行分区发展的方式,即依托区域中心构建四片区。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主要通过“摊大饼”方式由中心区域向外扩张,在这一过程中,中心城市的职能未能及时向腹地疏解,更遑论形成高效互动的发展格局。对此,建议在 “两团”基础上辅以“分片区”,即在各个片区内设计次级中心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高效互动。根据中原城市群内中等城市间的关系,建议在中心区域即“郑州市+平顶山市+许昌市+漯河市”的基础上分出四个片区:其一是“驻马店市+信阳市”组成的南部片区;其二是“周口市+商丘市+开封市”组成的东部片区;其三是“鹤壁市+濮阳市+安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济源市”组成的北部片区;其四是“洛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组成的西南片区。此外,建议将驻马店市、开封市、新乡市、洛阳市分别作为以上四个片区的节点,与郑州城市群的中心区域整合在一起。

  宏观格局构建与微观发展规划并举,提升全域城市化水平

  针对特大城市发展中的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和小城镇存在人力资本匮乏、缺乏优势产业和发展后劲等问题,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无疑是化解良方。在中原城市群的具体发展实践中,要注意宏观格局构建和微观发展规划双管齐下。

  从宏观格局来讲,中原城市群只有不断提升与邻近区域内的城市之间的整合程度,才能够充分发挥协同发展优势。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中原城市群通过构建次级中心和“分区发展”的方式,将长三角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与华中城市群连接在一起,逐渐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的城市环。“六省节点”是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优势,要将这种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就需要打破行政区划界线,构建起跨行政区划的城市体系。如此一来,既可改善以往行政区划临界处严重不平衡的境况,也可实现邻近行政区划间的优势互补,提高资源整合程度,城市的发展效率也随之提升。

  从微观规划来讲,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在尊重历史脉络的前提下,还需要注意诸多问题:其一,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中小城市是吸纳人口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将县级城市和乡镇中心作为“微中心”建设,与中等城市呼应。其二,重视城市链或城市走廊的建设。在构建郑州市和许昌市双子团过程中,“郑州市—新郑市—长葛市—许昌市”城市链扮演着重要角色,城市链是邻近的不同层次的中心的联系通道,必须下大力气推进其发展。其三,采取“分片区+分步走”的发展举措。中原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分散发展格局,但这不等于平均用力,而是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从而达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发展秩序,从而促进全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编辑:杨赓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