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未来15年,西湖将会怎么变?

2019-03-29 09:25:20    作者:俞倩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2011年6月24日,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此,西湖走入了世界的眼前。从万千文化遗产中脱颖而出,2005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功不可没。它不光是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规划指导意见,西湖申遗成功的保障,也为我们如何保护西湖,提供了政策性的方向。

未来15年,西湖将会怎么变?

  如今,该规划即将到期,为了进一步加强西湖景区的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于昨日正式向社会公示。

  湖城相依 实现景区与城市深度融合

  2014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实施了评估,评估后决定,新一轮总规必须通过规划重点解决在居民社会、产业、交通、土地等方面的问题。本轮《总规》由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与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规划期限为2021至2035年。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宋峰告诉记者,杭州西湖景区是典型的“城市型风景区”,较之其他风景区所面临的资源保护、综合管理、与城市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也更为复杂。湖城相依,相辅相成。所以在确定总规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更多的凸显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相应的规划措施,协调杭州西湖风景区和城市的发展关系,实现景区与城市的深度融合。

  考虑到西湖风景名胜区遗产地规划完整性,在新一轮总规中河坊街、南宋皇城遗址、梵村也纳入了总规范围,整个规划区域总面积增加至59.26公顷。

  限制车流 打造西湖慢行公共空间

  一座城,一个湖,西湖就像是一幅历史画卷,打开它,你才会发现中国传统韵味都藏于其中,韵味悠长。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园林一所所长杨永康告诉记者,目前总规构想以打造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景交融的慢行公共空间来调和目前城景割裂的矛盾,解决游客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其具体规划措施将以交通为首要策略,推动城景交融,依托地铁大环线,通过设置入口换乘中心、限制机动交通进入,鼓励慢行等措施。在景区东部,提升商业街区的空间品质;在景区北部,构建主客共享的宜人社区;在景区南部,落实风景区的拥江发展,真正实现风景区对城市的辐射。

  “根据构想,我们将景区内部道路分为3种功能,分别为景区公交慢行专用路、景区支路、景区干路。景区公交慢行专用路特定时间段只能通行景区内部公交系统慢行,主要范围为北山路、杨公堤、南山路(杨公堤一玉皇山路)、孤山路。我们希望以公交优先为策略,对环湖区块客流量最多的区域限制车流。”

  杨所长指出,根据总规构想,未来将主要通过公交的方式将游客引进景区,将私家车慢慢疏导出去。

  “在总规中景区将建立与城市公交相对独立,主要服务旅游交通的特色公交系统。景区内部公交的线路应向城区延伸,与位于西湖风景区边缘的停车换乘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公交首末站、公交站点、主要宾馆、饭店和其他重要客源点衔接。市民下了地铁马上就可以坐接驳车进入景区,私家车一律停在换乘中心,就可以马上坐上公交进行游玩。景区特色公交还可以考虑采用一票制,购一张票可自由上下景区交通车,灵活换乘车辆。”

  杨所长说,通过扩大慢行系统,无论是游客游赏舒适度和遗产资源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体规划是景区保护和管理的法定依据,也是指导具体建设行为的指导性文件。《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将为西湖未来15年发展提供纲领性指导,而规划内容也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进一步探讨落实。

  目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正在西湖博物馆公示,为期一周。对西湖未来发展构想有意见或建议的市民都可到公示现场进行留言,或发送至意见征集邮箱xhgjj1101@126.com。

编辑:杨赓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