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梁达民:城市里的乡村,乡村里的城市

2019-04-09 13:50:00    作者:杨赓/整理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3月23日上午,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分论坛“乡村振兴与特色城镇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召开。Tierra 景观事务所执行总监梁达民先生作了题为《城市里的乡村,乡村里的城市》的演讲。他提出,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都必须要有就业、安全、方便,还要有自豪感和未来。城乡建设必须要保护大自然,否则,我们做的一切城市设计、乡村设计都会因海水位增高而被淹没。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城市里的乡村”与“乡村里的城市”完全可以统一。

▲梁达民在乡村振兴与特色城镇学术研讨会发表演讲

  以下为梁达民先生演讲主要内容:

  我是从乡村来的,我相信大家很多都是从乡村来的,能坐在这个场地的人都是乡村里面跳出来的精英,对吗?为什么我讲精英呢?精英的价值观是谁给的?是我们父母给的。当我们小时候父母会说,谁家的孩子上了哪个大学,我希望你也可以去,这种价值观我们不可以忽略,因为它会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的一切。小时候读书想进好的大学,到了大学想做一番事业,然后回到乡村让父母开心。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状元,少部分的人做状元没有问题,但大部分的人做了状元,乡村可能就少了一些年轻人。

  我是从马来西亚的一个叫麻坡的村镇来的,所以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的经验。我小时候有一个经验,那就是跟我的爷爷、姑姑、叔叔他们住在一起,因为我的父母亲当时在麻坡当老师。他们为什么要把我放在马六甲呢?因为他们没有时间照顾我,我是他们第五个孩子,以前的家大约有四到六个孩子,不像现在一到两个孩子,所以他们没有时间。但是对我来讲是一个好事,因为我能接触到我的爷爷,我的姑姑,我的叔叔。在马六甲这个古城,每一条街的人都是商人,每个傍晚我都跟着我的爷爷走过那些巷,每天都这样走,每天都接触到人。

▲马来西亚麻坡

  其实小村镇的空间是有空白的,不是你的或是我的,是大家的,只有在大家共享的空间里面,大家才会说你不是主人,我不是客人,大家平等,讲话的时候非常地随和。

  之后我上了小学,跟我的父母在麻坡一起住,麻坡在马来话的意思就是河口,我是在一个河口村镇长大的。到了上大学的时候,我很向往进新加坡国立大学,第一是因为它离麻坡很近,第二是因为它的等级蛮高的,所以当然是拼命地读书,希望进入向往的大学。我选修了建筑系,你问以前的乡村人建筑系是什么,其实他们不太懂,我进建筑系是因为我的姑丈(他是大学博士),他说不然你就进建筑系吧。

  进了大学,另外一个改变我价值观的人是一个规划大师孟大强,他出生在北京,之后到台湾、德国、荷兰深造和工作,之后来到新加坡做新加坡大学的规划蓝图,我是他大学的学生,在大学第四年开始帮他做工了,跟他学习了大约有6年时间,他有很多的中国城市和区域规划项目,所以我讲的很多规划理念是从他那领悟到的。

  但是做规划不做建筑,我的感受是尺寸把握得不太好。如果做一大片的规划,但是又不太了解建筑的尺寸,那就不如重归建筑,希望达到的就是从1:1到1:50000的比例我都可以画,这种尺寸的敏感度对环境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之后我做了很多建筑项目,其中一个让我有点反感的就是项目有很多红线的约束,要打破红线需要时间,业主没有时间给你。所以我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需要跟政府人员探讨一些政策的问题。

  讲到村镇,其实我非常向往回到村镇,但是叫我在那边待久一点我是不会待的,相信你们也是一样。为什么想回去呢?因为费用很低,东西很便宜,时间也多,如果你是住在村镇,时间不是问题,空间也不是问题,费用也不是问题,什么是问题呢?我们的抱负,如果你是个精英,你在村镇里面要做事,其实很有限。叫你种菜,种一些水果,你是不愿意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回去。

  它没有的是什么?它没有的是教育,我不会把我的儿子、女儿放在村镇的学校,因为普遍来讲,城市的教育、设备都是比较好的,就业的机会也多。从大学出来要回乡村找好的有满足感的工作不容易,所以我们就到了城市。教育有了、就业有了,设备有了,但问题是什么?你即使赚很多钱,你存的钱未必多过乡村人,因为乡村人可以赚一万块,存三千块,你赚五万块,你也存三千块。

  城市的空间也少,你想让你的父母来住一两天或一个星期可以,如果长期住的话你需要买别的房子。在城市的人都没有时间,一个城市如果每次都因为交通的问题而浪费时间,其实他在国际的竞争力是非常有限的。

▲新加坡

  我现在就总结一下我自己,我就用一个字“家”。为什么要讲家呢?好像我这样的人去了城市就离开了我的家乡,在这个城市我会找到我的伴侣,之后会有孩子。有了孩子有两个选择,你没有能力,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话,就会让你的父母亲照顾孩子,有能力就自己照顾,但是有能力把你的父母亲带过来吗?没有能力的,因为空间太小了,所以“离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要谈的是如何把三代家人合并在一起,如果我还是在城市,我有没有能力把我的父母带进城市里面?如果我的岳父、岳母也要来,我有没有能力?或者说我们有没有机会回到乡村跟我们的父母亲团聚?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选择?选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没有选择的话年轻人必须要在城市,老年人必须要留在乡村,我希望能跟大家探讨这个问题。

  要人们来乡村,或者是乡村人进城,有五个很大的因素。第一是不管乡村还是城市,你必须要有就业,没有就业年轻人是不来的。不要说收入多少,就只说就业。第二,有了就业,有了收入,你每天都提心吊胆有人会抢劫或者有小偷,那安全就是第二个考量。今天的论坛没有谈到安全这个问题,因为中国现在非常安全。我记得二十年前我去罗湖的时候,我拿包包一定要放在前面,现在我去罗湖,我跟一个年轻人说能不能跟他换零钱?他就把他的钱给我了,就说没事儿,你拿着吧,所以有了就业就有钱,有了钱就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也没有人会担心抢劫。你如果去其他国家未必会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安全在新加坡、在中国我们通常不去想,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第三是方便,如果大家有了一些钱,有了安全,另外一个问题是方不方便?方便就是流动,从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如果不方便的话,因时间的问题人家也不去。即使是方便去,如果去的每个地方大同小异,是没有人去的。所以很多商场现在在搞什么呢?搞体验,体验其实变成了空间的一个很大的吸引点。如果你卖的东西只是一个货物,那个货物在互联网也可以买,那他为什么要来你这里?如果你的城市没有特色,人家可能顺便看一看以后也不来了。

  但是我讲的题目不是旅客来你的村镇或者城市,是自己人要有自豪感,你的生活就是一种表示。很多游客来到新加坡都要去参观祖屋,可以让他们在祖屋去里面体验当地人的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所以自豪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自豪感才可以留住人。

  为什么我要讲“家”呢?我也是华人,(华人讲)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国就是一个围墙保护全部的家。如果我们的城市发展把这个家的结构分裂掉,我认为是国家的内患。如果你已经没有家了,在这个国家有大难的时候,你想的第一个应该是逃国,因为没有家人需要你保护。

  另外就是未来,说了这么多,家是我们要保护的,那我们要怎么保护呢?我的课题就是未来。我们也不是经济学家,我只是一个设计人员,所以我要讲的就是我们在环境设计行业里面,其实基本上有三个行业,所谓的行业就是让人赚钱的行业,一个是做建筑设计,一个是做景观设计,一个做城市规划或者城市设计。因为在法律上,在城市你做的一切设计都可能会被投诉,所以我们需要分得很清楚。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要有套环境设计总概念。现在的行业有些辩论,建筑师说由建筑来主宰、园林设计师说由园林主导,我觉得这种辩论是不需要谈的。

  现在有个词汇叫共享,跟大自然和谐,跟人和谐,因为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做建筑,做人造环境的时候,看着似乎非常美,如果大家都不离开乡村,人口激增,占用的土地越来越多,你看到的那些绿地就没有了。所以以我的经验来讲,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小岛,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发展,我们非常注重占地比例,占地太多反而不好,所以乡村能否长期占这么多地,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环境设计很多项目都是在城市里面,为什么?因为有经费。有多少个甲方叫你去做乡村的项目?可能在中国有,有政府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没有的,因为没有钱赚。很多时候乡村的发展是没有人提到的,而我本身也没有机会,所以我等一下讲的乡村的规划,是我自己花时间去做的,因为身为一个设计师,有时候需要用设计的手法来判断一些事情。

  最后一个就是大自然保护,你不保护大自然,我们做的一切的城市设计、乡村设计最终都会被大自然淹没。

  我今天要讲两个设计项目,一个是麻坡的区域规划,另一个是新加坡入围竞赛的规划项目。麻坡这个乡镇大家都应该不太熟悉。它在河口,这条河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河流,因为它周边都是种植业。麻坡没有太大的发展,因为很多年轻人都已经走了。还有一些年轻人走不了,因为要进城市也有条件的。另外也有人因为有自己的事业而选择留守。

  麻坡曾经是马六甲和新加坡之间的必经之路,因而当时就有了它一定的生机。之后因为有了高速公路,它距离高速公路有大约40公里,因为流失大量的人流,从吉隆坡去新加坡就是高速公路直接到新加坡,只有一个城市不受影响,那就是马六甲,因为它有旅游业,其他的小城市基本没有太大的发展。

  全世界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人口还是在增加,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另外一个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尤其是发达国家。我们从设计的角度来说,不要把东西看得太过复杂,我们要解决的大课题就有几种,人造环境要做的就是增加社会凝聚力。社会凝聚力里面有几个问题,即城市化、隐私、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是我们大家都已经被洗脑的一个主义,你用什么手机,你坐什么车,你的收入多少等消费主义的价值观。

  另外一个是环境,因为人造环境而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暴风雨,这些已经出现了。我们要从哪里着手呢?绿色比例、水体比例、道路比例,用社会凝聚力的方式来看问题。

  所以在我们的设计里面我们分析了现有的建筑,左边的就是我们普通的建筑,建筑师做建筑,环境部搞树木,交通部搞交通,这些是分得很清楚的,发展中国家要的是速度,如果你把东西做得太过复杂的话,没有人知道要做什么。

  第二个就是有了这样的一个模式我们能做什么呢?就是拼命地在建筑立面和空间里做绿化,但是问题处在哪里呢?公众还是进不来的,这还是一个私人的空间。所以第三个我们希望达到的是私人空间能做公共空间吗?最后,建筑是一个非建筑,是一个立体的人造空间。

梁达民:城市里的乡村,乡村里的城市

  最下面是道路比例,如果你去到印度印度一些大城市,它的道路比例可能占15%以上,新加坡大约是10%到13%。道路比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此我们做环境设计师,必须有效地跟交通设计师探讨交通与步行系统的问题,以人为本。

  所以我就用这个图纸来说吧,这是一个标准的规划图,什么都有,但是可能什么都没有。有绿地吗?有,能去吗?蛮困难,被道路围绕着。

  地块有吗?有,四四方方的,方便卖地。之后就建这一个地标建筑,然后做绿化,之后去拿奖增值。隔壁的项目也要拿奖,大家都要拿奖,到最后要行走很难,要过很多马路,大家的项目可能中型或大型,前面各自的广场可能觉得非常大,但是从城市的尺寸来讲非常小,没有城市功用。

  这样的城市局面就是我们普遍看到的,四四方方,我当建筑师的时候每次都很不喜欢四四方方的地块,因为四四方方的建筑能做的是立面。所以你看到很多建筑原本四四方方就要椭圆形球,突出。我们如果观察大自然,大自然是没有红线的,大自然是穿梭性,有层叠性的,我们希望达到这样一个立体的效果。

  如果我们以人为本,那我以黄色为本,黄色就是要被绿色围绕着,红色必须不要阻挡黄色和绿色,那蓝色就可以穿透了,如果蓝色必须要在红色的下面,我们叫做水沟。如果蓝色没有受到红色的阻挡我们叫做水系。土地如果还是要四四方方也可以,但是我们必须要让发展商能在道路的空间上发展,为什么呢?道路占了10%到12%,如果道路的25%能用来发展的话,我们就不需要占用大自然的资源了。

  另外,海绵城市是需要平面的,海绵城市不能全部只靠首层,海绵城市的水需要慢慢的流下来,有了这样一个立体空间,有了多层的空间花园,那我们能不能在这种城市的环境里面做白色的空间?就是我刚才讲的人们不是在作客或者作主,而是大家的共享空间。大家在这空间渐渐熟悉了,总有一天会说声“HI”,就这样建立社交。

  在规划里面Land  use就是土地规划,Density就是密集度,我们为什么都要搞密集度呢?  我们为什么不搞容量度Capacity?而要有容量不能依靠土地规划,而是必须采取空间规划。

  其实什么最重要?红色(交通)最重要,红色不搞好,绿色、蓝色、黄色就大大减少了。空间规划包含着交通。需要走动,需要自行车,需要在区域里面坐公交。区域外的就是要快速的交通系统,所以我们会用这样的方式,把快速的交通布置在下面,比较慢的可以在第一层,非常慢的在第二层。这样的做法就可以让我们在首层、二层打造人居环境,这个人居环境必须要延伸到上面,因此我们觉得立体规划是城市里面必须有要的,如果只靠第一层和第二层,尤其是高楼大厦,如果你每次都要回到第二层和第二层来做社交,那就太远了,空间也非常有限。

  我们分析一下现有的新加坡一些建筑,根据土地规划来做,你可以看到其实占据的土地是非常少的,但密集度非常高,所以大家都基本上是在一个非常紧密的环境下生活。在新加坡我觉得生活环境还蛮不错,在很多大城市可能情况更严重。同样的比例我们做了一些研究,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建筑量来打造这样一个不受红线约束的空间?这是可以达到的。而且密集度不需要高,不需要高楼大厦,以横向的发展,立体的设计来打造非建筑人造环境。

  通过这样的立体空间,希望打造白色共享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做城市耕种,不管你是律师还是小贩,我们可以在同样的空间,在平等的空间里面做事情。另外一个就是管理,城市没有管理其实这些东西都不能实现。现在城市管理垃圾、水之类的东西,真正好的城市必须要管理城市生活的东西,包括活动的事情。

  根据这个环境设计原则,我司参与了新加坡第二CBD的国际竞赛。我们现看周边的环境,现有的交通,现有的水系,还有植物,还有未来的规划,我们很需要注重现有规划,因为新加坡的规划是以50年到100年的进展为根据。如果规划没有考虑到50到100年为课题,那这个规划还不够长远。我们必须考虑到巴士站、地铁站,再考虑到当时新加坡高速、铁路的位置还有城市轴线,还有黄色(步行)的,黄色就是主宰整个城市结构的流线,地块就不需要四四方方,为什么我们这么有信心做不规正的地块呢?因为我们是建筑师,了解地块尺寸和建筑尺寸的关系。每个地块都有它独特的地方,所以城市的特色必须要从规划设计先着手建筑设计配合。以前的人虽然没有规划,但是他也是根据风水、山形农业需求来做一定规划。

  现在的城市因为人数非常多,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更精密的规划,但是也要有弹性。还有跟周边的文化结合在一起。

  还有一个课题是交通,我们是把环境作为主导,以后才跟交通顾问谈,如何通过交通系统来支撑这样一个环境。交通顾问也是专业的,他会问你人口多少,地铁有多少站,巴士有多少个,汽车应该保持在什么数量,但是他未必会了解我们以环境而生的设计原则。

  如果说规划需要解决交通问题,那非建筑人造环境的最大难题是消防。建筑师都会说消防局不会批准这类建筑体,因为问道消防车道在哪里?其实消防策略都是有科学根据的,它是在国会被批的。如果在国会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说可以还是不可以,而且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判断这件事情,那我们身为设计师必须要去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人造环境必须要以消防车道为主?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如果是的话城市空间就会分割,那我们的社会会不会因为这个简单的消防车道要求而被分割?这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长期课题。

  第二个项目是麻坡区域规划。麻坡是新加坡的一倍面积,我在13岁的时候画了这幅图,怀念小时候在马六甲的一个菜市场的环境。菜市场不是一个交易的地方,不是你给了钱就走的,而是一个互动的地方。卖药的印度人他是有蛇的,他不需一定要赚到很多钱,他就是很开心能在那个空间他就卖药。有旅客在右手旁,这是一个够满气息的菜市场。

  以前的骑楼就是这样的环境,它会落寞是因为交通。后来大家就搬去排屋的住宅区。而唯一的白色空间就是篱笆。很多时候大家都是沿着马路盖房子,为什么呢?大马路有电,有水,还有水沟,对他来讲发展的成本非常低。为自己而做的事情,而不是为这个城市里面做。我称这个发展模式为癌细胞蔓延。

  所以乡村看来似乎很美,但是它占的地也很多。如果有越来越多人在乡村里面住,那田园的地就越来越少,或者田园的地慢慢延伸去森林里面了,那森林就越来越少。这是乡镇的内患。

  而乡镇的外患是被大城市的大规划给吞没,很多时候对规划师而言,规划里的高速公路边的一个村庄不是重点。当时我在新德里有一个项目,就发现了一个村庄,那个村庄只是大城市规划的一个点,这个村庄原本是被田园围绕的,之后就被大城市吞没,这些人干什么?头几年卖了地非常有钱,之后过了五年没钱没工作后帮城市人服务,沦落成二等公民。

  麻坡会不会面临这种事情?不会,因为他和其它大城市的距离还蛮远。唯一一个较有危险性的是马六甲市,如果马六甲延伸到南部的话,而同时如果麻坡没有好的规划,那麻坡的环境就可能不能有效应对马六甲的沿延而被吞没。

  我的母亲现在已经80岁了,还在麻坡,我一年只回去四次。再过十年她不在了,我对这村镇的感情是会变的。当我们的老房空了之后,我们只能怀念从前。再过四十年,大城市将是我们的老城,我们的孩子也因没有去过我们的乡村而不会怀念乡镇,到时我们的团员饭应该是在酒店或餐馆里举行的。

  其实消费主义和非消费主义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如果我们还是抱着消费主义和城市化的角度来看这个社会问题,那可能这个是不行,因此需要一个价值观的调整。如果河是免费提供给我们的自然优势,那我们就要保护它。如何保护?周边可能就是农业,或者是有一些大自然的植物,怀抱这个水系。白色的就是发展的方向和地铁,从河口到上游大概有40公里长,是一个不小的城市面积。每个小城镇都是搞自己的小区规划,以自己小区域为中心,大家都以自己为中心,那这个区域的中心在哪里?所以白色的基本上是把各区的小规划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远见的大区域规划。

  这是在新加坡的一个唐人街,可能你们会觉得这个发展非常商业化,但是回头来看一下,上面的住楼现在是办公室,下面的杂货店现在是精品店,道路就变成一个饮食中心。我让位商业化是可以接受的,前提是社区必须活跃。

  麻坡黄色的线代表了一个主要的人行、自行车的线,这个线是每个规划的部落都要去控制的,所以这个黄线可能在20年、50年、100年会呈现,而不是马上形成的,也不可能形成,因为资金有限。因此乡村要的是信心去实现它慢但实的发展,而不是快而虚的发展。信心在于它的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的优势。

  黄线也必须要把人吸引到河的区域里面,当这些自行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可以参考墨尔本的免费巴士服务。如果每个人都能搭免费的巴士那就不需要有太多的车,没有太多的车会使得环境更好,所以这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希望达到的一个趋向,如果你和乡镇的人说一百年之后你的环境还是一样的,他们是不太喜欢。如果一百年后是有地铁的,但是我们慢慢的去进行,使得我们可以保护我们的环境,那可能他们还可以接受。一个乡镇必要有未来,一个能吸引城市人回归的未来。

  这是一个规划面积比例。新加坡600万人口,麻坡暂时25万人口,5%的麻坡人口现在大概已经占有了新加坡的总面积,所以这是非常浪费的。乡村的发展必须要有城市的远见,就是要有好的规划,但是发展速度可以放慢,要有慢的信心达到可持续性的长远发展模式,一个非消费主义的生活环境。这需要价值观的改变。

  麻坡有了这样的规划,面对马六甲的延伸就有一定的策略。讲到这点,还有一个大课题还没解决。即使规划能把这些城市和乡村提供长远的发展和大方向,但海水位一直在上升,500年、1000年后海水到了三米四米,那怎么办?这些都是有科学根据,不是设计讨论。这是五百年一千年后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我们现在还是讲乡土文化,但这文化的基本条件除了家,还有环境,包括土地。而这个大环境不是单单国家可以保护的,而是必须要我们全世界的合作来照顾地球的。

  我相信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应该有自己套的国家规划。但是我在想可不可以有一个亚洲的规划,或者是一个南美洲、北美洲的规划,还有北极的规划,就是一个地球的规划。人类占据地球这么多的地方,如果我们还不谈Global  Masterplan,那将是一个很严重的话题。大家都谈自己的村,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国家是不够的,因为海水和空气是不管你是华人、马来人还是非洲人。海水位和气候温度是一定上升的,上升之后会导致什么呢?我担心会导致强行全球性国与国的抢夺土地。这是一个地球村,我们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主动保护我们的国家。谢谢大家。

  梁达民,Tierra 景观事务所设计总监,新加坡知名设计师,亚洲园林协会地产分会副会长。对城市设计和总体规划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专注于中国城市的设计发展。曾与新加坡城市发展局(URA)合作完成新加坡滨海湾步行道、新加坡滨海湾千禧桥、新加坡皇后坊与滨海公园改造工程。

编辑:杨赓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北京城市学院分论坛召开

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北京城市学院分论坛召开

3月27日下午,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分论坛在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召开。中美两国多位景观设计师、业内专家发表演讲,为到场的几百名嘉宾和师生带来行业最新理念和精彩案例【详细】

与大师同行 上海精品景观项目考察活动结束

与大师同行 上海精品景观项目考察活动结束

  2019年3月23-24日,由园冶杯国际竞赛组委会、北京城市学院主办,中国风景园林网承办的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在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隆重举行。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法国、日本、新加坡、南美和中国的专家学者,几百家设计【详细】

梁达民: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3月23日下午,第八届园冶高峰论坛暨亚洲园林大会分论坛【详细】

关于举办第八届园冶高峰论坛暨亚洲园林大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园冶杯组委会委员、评委委员、亚洲园林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园冶杯参赛院校(企业)、各有关单位:【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