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70年: “城市中国”崛起之路

2019-08-27 10:01:02    作者:刘保奎     来源:中国城市报     浏览次数: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程度、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的城镇化更像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既有曲折中的不懈探索,也有与本土实际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创新。共和国70年沧桑巨变,城镇化不仅让一个“乡土中国”转变为“城市中国”,也避免了很多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前30年:在曲折中探索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10.6%,中国城市经历了几十年炮火洗礼,百废待兴。党和政府很早就认识到城市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迅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上来。

  漫长的封建社会催生的中国城市大多是“消费型城市”,没有自身造血能力,也不具有带动广大农村的能力,在基础设施、产业形态、建筑风貌等方面也相对落后。因此,在共和国成立初期,内地城市主要采取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市道路、供水、住房等基础设施;二是恢复生产,提出“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围绕工业化,结合“一五”时期重大项目布局,新建了一批工业城市。

  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大规模工业化吸纳了大量农民进入城市,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是1949年的2.3倍,平均每年增长660多万。城镇人口过快增长也带来粮食供应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减轻城市供给负担,中国在1960年至1963年实施了压缩城镇人口的方针,直到1965年城镇人口才恢复到1960年的水平。这一政策通常被学者们称为“逆城镇化”,有很多讨论。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这些非常规举措进行“调整”的确有效保证了城市的稳定发展。

  近40年:

  快速城镇化与改革相伴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从1978年17.92%提高到2018年59.58%,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推进的“包产到户”等农村改革大大提升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大量劳动力得以从农业中解放出来,向非农产业转移。粮食供应的日益充足,城市工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迅速增长,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开始向外转移。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实施的住房、教育、医疗、财税等几项关键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

  理解中国的城镇化,不能忽略经济全球化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成为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动力。资本、技术、产业的跨国转移,众多跨国公司竞相在中国大陆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工厂,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全球化在推动中国工业化的同时,也加速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特别是中国沿海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国际化水平得以大幅提升。

  中国的城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后发优势,就是中国快速城镇化和城市发展与高铁、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同向叠加,呈现出与其他国家城市发展不同的特点。

  2018年,中国高铁通车里程达到2.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高铁不仅改变了中国城镇的格局,也改变了城镇之间的关系,高铁让城市间联系更加快速、便捷、紧密,城市群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轨道交通也得到前所为有的发展,2018年底建成轨道交通的城市接近40个,城区200万人以上的城市都规划建设轨道交通。

  在大城市及其周边更容易催生新技术,边缘地区的经济要素更加趋于向大城市聚集。面向多种经济形态的空间形态,如工业园、高新区、科学城、双创空间、孵化器等载体在中国城市里同时出现,并深刻改变着城市空间结构。

  城镇化的中国特色

  中国的城镇化历程有着不同于欧洲、北美、拉美等地区的特点。中国政府合理把握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等关系,在顶层设计、户籍制度、土地改革、空间管理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政策。

  强调顶层设计和规划。党的十八大以后召开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较高层面制定明确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方针政策,提出有关目标任务要求,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

  独特的土地制度安排。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城市土地制度的不断建立完善。中国土地制度的构建和调整并不是先有顶层设计“按图索骥”的,而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互动下的持续制度创新。地方政府通过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城市土地价值,通过土地出让来为下一步城市发展积累资金。中国的土地制度安排又保证了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中征地的效率,也是城镇化“中国速度”的重要保障。

  重视对城市发展的空间规制。受中国传统营城理念影响,中国城市建设中对城市风貌、开发建设的空间规制比较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城镇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与此同时,中国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办法。此外,在城市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园绿地等诸多方面都制定了系统的国家标准,保证了城市建设的有序开展。

  目前,中国在宏观尺度上确立了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形成了“19+2” 城市群,抓住了城镇化空间发展的演变规律,有利于发挥城市群在汇聚配置高端要素中的枢纽作用、对提高生产组织效率和促进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

  城镇化是一个非常综合的经济社会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回顾中国非凡的城镇化历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吸纳了前苏联、新加坡、日本、美国、英国的经验,但并没有偏废,特别是近年来,更加注重本土实际,与自身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自然禀赋等相适应,积极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经验。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王月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