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李敏:从绿化城市到公园城市——从国际视野看中国特色花园城市建设动态

2019-09-10 13:48:00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2019年8月29日下午,第三届(邢台)园林博览会风景园林国际学术交流会“文化景观与城市发展”主旨论坛在邢台市万峰大酒店召开。广东园林学会副秘书长、华南农业大学李敏教授在会上发表题为《从绿化城市到公园城市——从国际视野看中国特色花园城市建设动态》的演讲,在介绍绿色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的园林城市与国际视野的公园城市。

李敏:从绿化城市到公园城市

▲李敏教授在风景园林国际学术交流会演讲

  引言

  在城市生态化建设日益推进之下,用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市民日常游憩活动的绿地系统面临着更高的规划布局要求。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人居环境理念倡导下,公园城市在城市空间形态规划工作中已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视察时指出:天府新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在规划建设时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利用其自然条件优势发挥生态价值。这既是对未来城市走绿色发展之路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为我国城市建设深入落实生态优先规划理念明确了新的目标。

李敏:从绿化城市到公园城市

▲广州番禺的绿色住区

  1 绿色城市理想规划建设发展历程

  城市绿化建设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以各类城市绿地为代表的绿色开敞空间,不仅有助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还发挥着重要的城市生活作用。绿色城市,作为一种具体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和建设模式,追溯其规划思想和实践的演变历程,对于我们理解公园城市的发展理念大有裨益。

  1843年,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公园在英国诞生。1898年,英国的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先生提出了“田园城市”规划理念并指导相关机构付诸实践。1920-1960年时期,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重建,尤其是二战之后的城市重建使得“绿色城市”思潮得到普遍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有关“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理念进一步发展为“绿色城市”和“花园城市”,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现代花园城市建设。在中国,1992年后页出现了园林城市、山水城市、森林城市等一些新的城市发展形态,并且已有不少得以实现。

李敏:从绿化城市到公园城市

▲绿色城市规划理念发展脉络

  在世界各国绿色城市发展的时间轴和空间轴上,有几个重要节点需要关注一下。1878年,美国规划设计了一个波士顿公园系统,不仅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开创了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为今天进行的公园城市建设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随后,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念以及在英国做的几个田园城市实践,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霍华德理论的追随者格里芬,于1912年提出方案,将澳大利亚的新首都堪培拉规划设计成了一个理想的田园城市。之后,通过美国社区改良运动,再到一战二战以后城市的重建,以及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整个世界绿色城市的运动有了蓬勃的发展。在中国,1990年代后陆续出现了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理念,建设部开展的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选、国家林业局开展的森林城市评选等,一直延续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明确提出的“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理念。所以,公园城市规划思想是世界绿色城市规划建设理论和实践符合逻辑的延伸。

  总体来看,国际上绿色城市建设思想是从197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形成并且受到重视的。1992年6月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这场“绿色革命”的重要事件。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阐明了人类在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应做出的明智抉择和行动方案,反映了有关环境与发展领域全球合作的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

  在这之后,很多学者都对绿色城市进行了研究,其中加拿大出版了《绿色城市》,汇集世界各国20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绿色城市”的研究成果,探讨城市空间的生态化途径。

  1990年,加拿大出版了《绿色城市》(Green Cities)一书,汇集世界各国20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绿色城市”的研究成果,探讨城市空间的生态化途径。专家们认为,绿色城市需要具备下列要素:

  1) 绿色城市是生物材料与文化资源和谐相联的凝聚体,生机勃勃, 自养自立,生态平衡。

  2) 绿色城市在自然界里具有完全的生存能力,能量的输出与输入平衡;甚至更好些:输出的能量产生剩余价值。

  3) 绿色城市保护自然资源,它依据最小需求原则来消除或减少废物。对于不可避免产生的废弃物,则将其循环再生利用。

  4) 绿色城市拥有广阔的自然空间──花园、公园、农场、河流或小溪、海岸线、郊野等,以及和人类同居共存的其它物种,如鸟类、鱼类和动物。

  5) 绿色城市以维护人类健康为首要任务,鼓励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工作、运动、娱乐以及摄取有机的、新鲜的、非化学化的和不过分烹制的食物。

  6) 绿色城市中的各种组成要素(人、自然、物质产品、技术等),要按照美学原理加以规划布局,给人提供优美的、有韵律感的聚居地。各种人造景观的设计,要基于想象力、创造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考虑。

  7) 绿色城市要提供全面的文化发展;剧院、水上运动场、海滩、公共音乐厅、友谊花园、科学和历史博物馆、公共广场等,将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机会,即:爱情、友谊、慈善、合作与快乐。换言之,绿色城市应是个充满欢乐与进步的地方。

  8) 绿色城市是城市与人类社区科学规划的最终成果。它对于现存庞大、丑陋、病态、腐败以及糟踏性开发的城市中心是个挑战,它提供面向未来文明进程的人类生存新空间。

  1990年代后期,一些学者在绿色城市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城市”。到21世纪初叶,“生态城市”已经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绿色城市规划理想,最终都回归到城市产业与环境的生态化建设上来了。

  建设生态城市,不仅适应了人类长远的生存发展需要,使城市居民得到了更高层次的生活环境,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 而且,它可以通过对城市系统结构及功能的重新安排,通过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结构调整及重组优化,使城市环境对产业的承载力得到“起死回生”,从而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2 中国特色的绿化城市和园林城市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建设,努力营造绿色城市。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绿化条例》,将全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同年,国家建设部启动创建园林城市工作,首批入选的城市为北京、合肥、珠海。此后,国家有关部委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与绿色城市建设指标相关的城市荣誉称号,例如: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建设部设立,1992年起每2年评选一次;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设立,1997年起每年评选一次,5年有效;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绿化委员会设立,2003年起每2年评选一次;

  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设立,2004年起每年评选一次。

  这些城市荣誉称号,均以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为主要评价指标。

  到2017年底,全国已经有352个城市分20批次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291个县城分九批次获得“国家园林县城”称号,66个城镇分六批次被评为“国家园林城镇”,11个城市被评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164个城市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其中,352个国家园林城市已占全国设市城市总数的60%以上。通过创建活动,大大提高了我国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水平,丰富了市民的游憩生活空间。由此可见,从形式上看我国大多数城市已经实现了园林化。

  然而,我国现有以绿化建设为主导的“园林化城市”是不是就等同于国际上的“花园城市”?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值得讨论的。就评价指标而言,中国的园林城市建设基本上局限在绿化领域,附带考核一些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水平。2010年,住建部颁布实施了国标《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明确了园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评选要求。该评价标准中没有提及“花园城市”的概念,说明我国的园林城市建设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的“园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与国际花园城市运动所认可的“花园城市”建设目标还不太一致,二者尚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对应。确切点讲,目前中国特色的“园林城市”还处于“绿化城市”的发展阶段,尤其体现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上基本是以绿化建设为主,对景观美感和艺术、文化关注较少。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争取能在尽快做到与国际接轨,实现从“绿化城市”向“花园城市”的跨越。

李敏:从绿化城市到公园城市

▲花城广州的公园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

  3 国际视野的花园城市和公园城市

  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一定程度;城市的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近百年来,虽然现实的各种矛盾使得“田园城市”的理想未能全部实现,但它对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却起到十分深远的影响。

  在亚洲,真正意义上的“花园城市”建设始于新加坡,现已成为全球现代花园城市建设的典范。1960-1990年代,新加坡成功进行了“花园城市”建设;进入21世纪后,又提出了建设“花园中的城市” (Form Garden City to the City in a Garden)。

李敏:从绿化城市到公园城市

▲新加坡机场路绿化景观

李敏:从绿化城市到公园城市

▲新加坡“空中花园”皮克林宾乐雅酒店景观

  公园城市的规划理念,萌芽于140年前奥姆斯特德所做的美国波士顿城市公园系统规划,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景观优美、生态安全、设施齐备、使用方便的公共游憩绿地空间。其基本形态表现为公园绿地与城市街区的完美融合衔接。公园城市发展理念的基本定义是具有完善公共游憩绿地体系和良好生态景观环境质量的花园化城市。以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中,主要关注对城市绿量、绿地用途及规模做出指标限定,较少关注城市绿地及自然空间的社会化、公共化服务水平。发展公园城市,将有效改变这一局面。

  1878年,奥姆斯特德提出了著名的美国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方案——绿宝石项链,规划内容包括9个互相连接的城市自然景观空间,包括公园、广场、植物园、森林公园、湿地等,从波士顿公地绵延到富兰克林公园约16 km。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体系规划,开拓了公园化城市建设的营造实践。

李敏:从绿化城市到公园城市

▲美国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方案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新加坡已基本提升到“公园城市”的空间面貌。新加坡的建设经验表明:公园绿地的资源保护、科学规划、系统连接及合理利用,是实现“城在园中”发展目标的技术保障。新加坡创造了目前世界上最为完整且适用于热带地区高密度城市的公园体系,根据公园面积大小和主要服务功能的不同,分为区域公园、居住新镇公园、邻里公园、公园串联网络(公园连接道)四级公园绿地,相互之间又有密切联系。

  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观察,“公园城市”基本概念的国际语境就是“Garden City”(花园城市)。在与汉语最为接近的外国语日文中,就有“公園都市”一词,其英文释义即为“Garden City”。在日文期刊论文网上以“公園都市”作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发现最早的有关论文是1960年的《造访新罗马公园城市EUR地区》。通过对文献进一步研究发现,日本学者对公园城市的研究不仅限于理论,在实践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公园城市的基本面貌应该具备两大基本要素:公园体系和花园街区。所谓“花园街区”,就是城市街区的绿地率和绿视率较高,生态环境优美,处处鸟语花香,充满绿色情趣,洋溢幸福康乐。它既是霍华德“田园城市”规划学说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现代城市生态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从技术层面看,花园街区的建设关键是将街道绿地、住区绿地和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地尽可能提升景观和共享,实现城市绿地公园化。具体而言,就是提倡将大量现有封闭式管理的居住小区及单位附属绿地打开围墙,按街区进行共建、共管、共享,让市民能就近使用公共游憩绿地空间。此举不仅能有效填补一些现状公园绿地服务盲区,也能改善街区的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创造生态安居的绿色街区,实现“抬头见绿,出门入园”的景观面貌,使城市街区与公园绿地有机融合。这就是我们希望达到的公园城市形态特征。

李敏:从绿化城市到公园城市

▲新加坡街头的立体绿化

  李敏: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带头人、热带园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广东园林学会副秘书长,广州市建设科技委副主任,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重庆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崔京荣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