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刘彤:以“艺术城市”理念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2019-12-04 09:23:35    作者:李方舟     来源:光明网     浏览次数:

  刘彤,致公党党员,北京印刷学院教授,国家科技部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专家,北京市文化产业专家库专家。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组委会秘书长。致力于“艺术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研究成果多次得到北京市领导肯定性批示,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刘彤:以“艺术城市”理念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记者:您认为北京市具有怎样的文化氛围?对您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刘彤:北京是首都,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在文化上具有大气、厚重的特质。在学术研究上,我们必然会关注如何提升北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会主动思考北京如何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定位和目标。

  记者:您在国内率先提出“艺术城市”的概念,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构建“艺术城市”来提升国民整体的文化自信?

  刘彤:在中国的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项目中,违背科学规律、背离中国传统文化的乱象由来已久、比比皆是。我所提出的“艺术城市”概念,是一个城市根据其民族文化特点、地域特点、自身的文化定位,综合运用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艺术、当代综合艺术和各种环境艺术,所形成的体现该城市在世界范围“唯一”性的,以独具风格和风貌的城市建筑、城市公共艺术、城市文化为代表的个性化的城市符号。

  “艺术城市”概念从广义上讲,是以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文化为依据,规划一座城市的建设,包括在旧城改造中保留历史文化、历史风貌,同时重塑城市功能。“艺术城市”是依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文化艺术规律、经济规律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唯一性的城市设计和公共艺术,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内涵的人类聚居环境。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文化自信的生成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

  同时,“艺术城市”的构建会让我们年轻人,让我们的后代更加地热爱我们文化,了解我们的文化,传承我们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滋养是生生不息的,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现在我们北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很高,但是在一些方面我们还是有短板的,如果我们能够用“艺术城市”的理念来继续推动北京市的城市发展,将北京塑造成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城市,无疑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彰显,也是我国形象的一个重要的展现。

  记者:从您的研究领域出发,请您谈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刘彤: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战略实施的目标就是建成世界级的城市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京津冀城市群在经济规模上已经具有世界级体量,但内部的发展差距依然突出,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我认为以“艺术城市”理念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将文化纳入城市群顶层设计,用文化规划引领城市群发展。以往,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土地功能和经济功能被作为主要内容,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在规划中的地位被忽视。这导致城市空间规划偏重功能设计,严重缺失对城市主题文化的设定。

  “艺术城市”的理念是提高人类对城市文化、文明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能力,使人、民族、文化、环境、艺术融为一体,互惠共生。同时“艺术城市”也是以吸取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存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与公众教育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城市建设方式。

  要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在规划领域的合作,实现规划共绘。要将文化纳入城市的顶层设计,站在城市主题文化的战略高度,用“艺术城市”的规划理念,实现城市规划“多规合一”,从规划层面明确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发展效益的最大化,并使所有的成员城市都能分享这种整体发展所带来的效益最大化。

  二是以城市主题文化塑造城市群环境,建设具有“唯一性”的特色城市群。城市主题文化是基于城市特质资源,对其进行凝练与整合所形成的文化成果。它通过标签化的话语传播,形成品牌认知和社会共识,从而成为城市最具识别力和竞争力的标志之一。京津冀城市群在环境建设方面应该突破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小景观”观念的窠臼,以“大空间”规划布局,“大景观”理念凸显京津冀的历史与文化特色,打造城市群主题文化,形成文化地标。如,打造京杭大运河“艺术城市”景观带,令游客走读观赏百里大运河景观带,体验2500余年大国历史文化,感受撼人心魄的中华民族艺术魅力!打造北京南中轴“艺术城市”景观带,树立新国门、新窗口的高端、高峰、国际化形象。由此,构成一幅全景式展现京津冀历史文化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并带动周边休闲、旅游、观光、购物、娱乐等文化旅游产业,融历史、文化、艺术与旅游为一体,让京津冀城市群可游、可读、可赏,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成为亮丽的旅游风景线、新的旅游兴奋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城市名片”。

  三是将城市群特色文化与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产城融合。“艺术城市”的核心之一就是将城市建设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与当地的产业有机结合,以特色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为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京津冀区域,散落着数以千计的不可复制的古村落,是中国“后旅游时代”最具潜质的旅游资源。对京津冀古村落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协同共享,统筹确立各自的主题与特色,明确旅游形象定位,进行差异性开发,构建“北京古村落文化旅游经济圈”,通过区域经济联合发展谋求低成本、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效应,探索人城相融、产城相融、城乡一体的“网状型”城镇化。

  利用城市群特色资源打造国际级别的文化品牌。如,利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宋庄的艺术创意小镇资源,打造国际会展品牌,形成国际艺术会展、国际旅游文化品牌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以文化艺术为平台,促成经济、贸易、创意工业等区域性合作项目的软着陆,在全球经济层面形成巨大影响力。

  记者:关于如何更好地将北京建设成全国文化中心,您有哪些建议?

  刘彤: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文化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给大家看的东西,而是要跟我们切身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只有把文化变成产业、变成生产力,它才有机会成为我们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而只有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文化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

  比如,北京周边的古村落很多,有一些村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现在我们的乡村旅游,大多还停留在“农家乐”阶段,对村落文化的挖掘不足,比如以民俗节庆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古建筑为主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奇特景观风貌为主的自然景观等,都没有利用起来,这既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也不利于北京周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将北京周边的古村落依据不同的文化特点进行整理和串联,开发数条有特色的旅游线路,从而形成北京周边古村落文化旅游经济圈。这样既弘扬了村落本身的文化,也可以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联动。另外这种方式也可以对旅游形成一种网状的带动,村落之间不再是孤立的,可以进行资源上的共享。

  另外,要创新发展,将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科技是可以为艺术服务的。比如我们现在的艺术设计,建模和视频影像的使用已经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会加入很多声光电的效果呈现。我建议,在推广和传承我们北京的古都文化时,要更多通过科技和互联网的力量 ,将AR、AI、动漫、漫画、游戏等受年轻人欢迎的形式与之相结合,让更多的人能够喜欢,能够亲身地体验和感受到。

编辑:刘晓茜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