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韧性城市,中国准备好了吗?

2020-03-17 10:00:53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原创     浏览次数:

韧性城市,中国准备好了吗?

  2020年新春,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中国乃至全球的城市重新审视起危机状态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应急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韧性城市再一次成为热门话题,引发专家和公众的热烈讨论。对于未来城市的规划、建设,我们该有什么样的思考?

  韧性城市——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韧性城市(Resilience City)”,是一个从物理学演化而来的概念。起源于拉丁语“resilio”的“韧性”一词,本意是“恢复到原始状态”。上世纪70年代初,这一概念被用于生态系统研究中,后来逐渐扩展到社会生态系统等领域。本世纪初,韧性的理念被用于城市复杂系统,随之产生了韧性城市的概念。

  目前,各界对韧性城市的内涵界定存在一定差异,但韧性城市概念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也代表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通常,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化解和抵御外界的冲击,保持其主要特征和功能不受明显影响的能力。换句话说,当灾害发生的时候,韧性城市能承受冲击,快速应对、恢复,保持城市功能正常运行,并通过适应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灾害风险。

韧性城市,中国准备好了吗?

△ 灾害风险应对方式转型

  韧性城市建设为应对城市危机、保障城市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2016年10月,联合国人居大会将“韧性城市”作为《新城市议程》的创新内容。近年来,韧性城市概念在我国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并付诸实践,四川德阳、湖北黄石、浙江义乌和海盐等城市入选“全球100韧性城市”。

韧性城市,中国准备好了吗?

△ “全球100韧性城市”宣传海报

  疫情让韧性城市建设迫在眉睫

  “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大考。”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针对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很显然,城市规划与设计行业如何助力疫情防控,缓解类似突发公共事件给城市治理带来的影响与冲击,值得探讨和关注。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认为,如今,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爆炸性地增加,对城市规划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传统的经验估算已经失灵,建设韧性城市是应对黑天鹅式风险的必然选择。根据他的研究,城市韧性分为结构韧性、过程韧性、系统韧性三个层面,城市规划应重点关注技术层面的结构韧性。

  AECOM的城市设计专家也提出,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城市韧性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城市规划与设计行业而言,当务之急是承担起紧急调整公共资源分配方案的角色,尽快确立以韧性城市为基础的城市公共领域应急管理与使用规划,确保在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城市仍能安全、健康地运行。

  韧性城市应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当前,发达国家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推进,己经深入到规划、实施和政策的各个层面。如美国纽约在遭遇罕见的“桑迪”飓风袭击后,全面制定了韧性城市规划方案,将城市防灾、抗灾等应对风险的能力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进行提高和加强。英国伦敦则出台了《管理风险和增强韧性》政策报告,重点提升抗洪水、干旱等风险的能力。2006年,新加坡政府发布了由德国戴水道参与设计的ABC水源计划,其中包括雨水管理,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生物修复等。经过改造后,河道的钢筋水泥可以循环再利用,湿地可以吸收洪水,还在公共空间中预先建设空中连廊,平时作为慢性系统,当暴雨来临时,则可用二层通道保证基本的交通联系,让城市更具韧性。

韧性城市,中国准备好了吗?

△ 遭遇“桑迪”飓风袭击后的纽约 © National Geographic

  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将韧性城市建设任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也提出,要建设更可持续的韧性生态之城。雄安新区从选址之初到规划建设全过程高度重视城市安全,提出了全过程安全韧性规划建设要求及防灾能力提升策略,并提出了建设国际地震安全韧性城市典范的目标。而反观处于新冠疫情中的武汉,由于缺乏韧性城市规划,在突发疫情的环境下,一度几近“停摆”,陷入极大的城市危机之中。

  多位专家建议,应将各类灾害防治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余晖博士提出,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体系制定阶段,规划体系若能重视韧性城市理念并统筹布局实施战略,将顺势推动韧性城市建设。他还进一步表示,需要将韧性城市理念和思维融入到“十四五”规划体系的各个领域,具体包括经济韧性、设施韧性、服务韧性、治理韧性、生态韧性,等等。

韧性城市,中国准备好了吗?

△ 雄安新区规划设计伊始就将韧性纳入城市设计 © Arup

  改造蓝、绿基础设施提高城市韧性

  英国 Arup(奥雅纳)董事、城市创新中心总经理张祺认为,韧性城市的基本框架包含多个维度。韧性城市的规划实施需要传统城市规划设计、交通、能源、水环境等基础设施相关主力团队,还需要城市战略、产业经济、建筑等相关专业,尤其是一些跨学科领域专业力量的参与。

  其中,对于通过基础设施提高城市韧性,2019年8月,在河北省第三届(邢台)园博会的“风景园林国际学术交流会”上,英国 Arup(奥雅纳)集团董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项目主任Justin Abbott进行了较深入阐述。他提出,改造重建城市蓝绿基础设施,可以恢复自然流域中城市内外系统功能,提供抵抗内涝能力,还可为城市居民和动植物提供更宜居的环境。

  Justin Abbott介绍了多个相关案例,如荷兰鹿特丹的水上广场同时也是体育公园,可以在雨洪来临的时候被暂时淹没。丹麦哥本哈根2011年经历了一场严重洪灾之后,重新制订了暴雨计划,利用蓝色、绿色、灰色基础设施融合的方法,极大地提高城市复原能力。

韧性城市,中国准备好了吗?

△ 哥本哈根洪灾后的蓝绿改造

韧性城市,中国准备好了吗?

△ 荷兰鹿特丹市Benthem广场

  用韧性景观重建城市生态系统

  实际上,在“韧性城市”概念出现之前,韧性的概念就已被用到生态系统。而众所周知,风景园林除了提供观赏价值之外,还应能提供更多的经济、社会、健康、生态效益。在气候变化、环境退化、高密度城市等背景下,景观设计师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运用设计生态学的手段重建城市生态系统,可以建立更健康、有韧性的、可持续的城市载体。

  如今,“韧性景观”已经成为全球设计热点。根据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俞孔坚教授的定义,景观韧性指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在不确定环境中和外力冲击下自我适应、自我修复和自我健全的能力,通常表现为生态系统服务或景观服务的可持续性。

  在2019年3月举行的第九届园冶高峰论坛上,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汪辉教授也阐述了关于韧性景观规划设计的问题。他提出,根据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提出的盖亚假说,地球是一个通过生物反馈实现自我调节的“超级有机生命体”。既然如此,地球上大大小小的无数景观,也应该类似于地球 “有机体” 中的器官和细胞,发挥动态调适功能,对整个机体的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他看来,韧性强的景观越多,整个地球的韧性就会越强。

韧性城市,中国准备好了吗?

△ 盖亚假说认为地球是一个超级有机生命体

  对于韧性景观的具体设计,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主席詹姆斯·海特教授认为,韧性景观的设计首先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充分考虑到气候变化等问题,并通过规划设计手法来影响环境生态。他主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要博采众长,以动态、开放思维去解决复杂问题,以韧性景观规划设计在城市和社区建设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海南三亚市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该市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中,丰兴隆生态公园成为河流整治修复的"生态咽喉"。通过一系列韧性景观设计手段,项目不仅发挥了休闲游憩之功用,同时还起到了雨水收集、调蓄、净化,削减周边河流的污染物,以及降低洪涝隐患等作用,并实现了生态修复和资源的集约利用,成为不可或缺的"城市海绵"。

  结语

  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如火如荼。但随着城市人口、和功能的不断扩大,各种灾害和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要应对众多新的挑战,增强城市的适应力与恢复力。让城市更健康、持续发展,韧性城市必须由前沿理念尽快变成现实。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