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海绵”的“功能+景观”策略
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2021年要重点抓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工作。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雨水综合管理体系。从大的生态格局方面来看,要管控好山水林田湖草等大尺度空间海绵本底,强化水务基础设施与空间管控,建设完善浅表排水系统等中尺度海绵,精细化打造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微观精品小海绵;要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工作,遵循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连续性完整性,结合开展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在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集腋成裘,久久为功,构建美丽韧性的海绵城市。
李克强总理2017年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里子”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是良心工程,主要通过大中小海绵项目协同运作、系统运行,充分发挥区域流域、城市、设施、社区等不同层级的“渗、滞、蓄、净、用、排”功能作用,构建健康循环的城市水系统。“面子”是城市景观绿化,是赏心悦目的城市生态空间,极具自然的审美意趣,直接影响美丽城市的宜居性。
从城市公共空间看——
城市公共空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最大载体。从公共绿地布局看,应从强调城市整体性、景观异质性和生态多样性出发,与海绵城市生态格局进行充分衔接,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合理预留或创造空间,保证园林绿地、生态湿地、水系河道等生态敏感地区的总面积在城市用地中的比例,均衡分布城市绿地,保护修复原有的大型生态斑块,使其与周边汇水区域有效衔接,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在重要节点、滨河绿地建设湿地公园,可通过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蓄水池等设施加强公园绿地的城市海绵体功能,同时考虑雨水花园、湿塘沟渠等与城市水系、河道的相互联通,构建城市生态海绵体系。
在城市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及防护绿地建设中,应强调景观效果与城市建设的协调性,海绵设施应与园林绿化工程有机融合,系统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结合场地条件与特点,明确绿地雨水控制利用目标,优先采用汇水明沟、生物滞留设施、景观水体、雨水湿地等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受地面空间及其他条件限制时,可结合雨水管渠、泵站、调蓄池等传统灰色雨水基础设施达到控制要求,但不宜作为主要径流控制方式,并应注意雨水设施的景观化及与周边景观的协调,尤其是防护型绿地,必须以满足防护功能为前提,根据港渠、道路、高压走廊等不同防护用地类别,确定是否用下沉式绿地。
以苏州市虎丘湿地为例:通过整治外联通道,引水入虎丘湿地公园;遵循现有水陆布局,联通部分水塘、河道,利用公园水系较浅区域,发挥原有池塘基底,形成60余个“海绵泡”,并串联为“多塘系统”;对于与周边建设区域衔接的水塘、水体,经过竖向调整,改造为湿塘;在上游片区建设生态净水区,为下游城区提供优质生态水产品供给;模拟根孔系统,改造水塘为根孔湿地,展现为芦苇碧塘;对于湿地内部的节点,设置有钢渣透水主干道、透水园路、生态植草沟、雨水花园、生态旱溪、小微湿地等海绵设施,并通过生态净化后的水体进行绿化浇灌和广场、路面的冲洗;梳理改造水系岸坡植物系统,建立生态漫滩体系,在兼顾整体效果的前提下,以种植净化效果较好的水生植物为主,体现多样性;逐步丰富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实现多功能的融合统一。
从建设项目看——
无论是国家试点还是省级试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由于缺乏经验,有不少项目呈现出简陋、工程化的外表,在雨水管理与景观艺术方面缺少高效的有机融合。
景观艺术是人为手法与山水草木的和谐糅合,讲究的是借景变化、层次丰富、曲折蜿蜒、写意抒情;海绵城市建设是利用自然生态设施实现雨水的管理,是多种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系统优化布局,其作用主体是山水草木;为实现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必然采取“曲折路径”,通过乔灌草高低错落、不同植物品种搭配等方式,实现山水草木在平面布局上的网络串联。若设计合理,配以廊、桥、亭、榭、轩、碑、石等,赋予其一定的城市文化内涵,则能以海绵促“园林”,彰显美丽城市特色。
在源头设施应用中,使用低影响开发措施以植草沟、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等下凹式绿地为主。下凹式绿地雨季时可能积水,要求植物耐淹耐泡;生物滞留设施拦截去除污染物,需要植物短期耐水、长期耐旱耐污;如何将下凹式绿地与城市园林景观相结合,既保证园林景观效果不失特色,又能满足低影响开发的要求,是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探索的重要事项。实行在海绵设施生态设计总控下的多专业合作模式,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多重目标、效益和价值,从而推动海绵城市的推广及传播,使得景观设计的功能不仅仅体现在表面美,更是实现具体的城市功能,“海绵景观”因此应运而生。
结合多年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支撑服务的经历,笔者认为,在海绵城市系统化设计中,首先根据项目性质和功能需求,布置灰绿海绵设施;其次结合景观主题,根据设施功能要求,将海绵设施融入景观绿化设计中,实现海绵设施景观化;最后,可将部分海绵设施打造成景观中的亮点,以透水铺装促“渗”、以旱溪+植草沟利“净、渗”和有序转输雨水,以雨水花园、湿地为“园林”景观节点,以生态驳岸护河塘水系,实现景观格局优美且海绵效果优良的低影响开发措施。以住宅小区为例,结合小区特色设置合理的园林式雨水花园,兼有雨水收集、净化以及再利用的作用,可利用本土植被净化水质,控制径流污染;雨水花园低于地面20厘米左右,道路两旁设置卵石等拦污设施阻隔颗粒物,地面可采用自然石材拼接或砾石等孔隙度大的材料,既能缓解硬质铺装对水循环的阻碍作用,又能营造自然化的景观空间;下凹绿地吸满水后通过围绕绿地的生态植草沟缓慢流入周边河中或排入市政管网内,减少管网压力。
无论是从面上的城市公共空间看,还是从点上的建设项目分析,只有将海绵设施功能与景观绿化设计有机融合起来,实现多重目标、效益和价值,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黄天寅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市海绵城市研究院院长,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苏州科技大学水环境与安全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带领的“水污染控制新技术与资源化”团队被遴选为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个人先后被遴选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水专项子课题子任务4项、省市级纵向项目十余项,承担各类涉水工程设计、规划近百项。在ES&T(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出版书籍3部,拥有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编辑:liqing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