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李翔宁等专家解成都环城生态公园

2022-01-05 09:35:54    作者:辛爱峰     来源:《先锋》杂志     浏览次数:

  2021年12月17日,跨成昆铁路桥成功转体,标志着成都市内100公里一级绿道全环贯通,成都环城生态公园“串珠成链”。成都绕城高速两侧各500米,总面积约133平方公里的绿色空间,对成都和成都市民意味着什么?

  本刊特邀嘉宾国研经济研究院研究室主任李扬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将从不同角度带我们认识这个城市“绿色超能圈”。

  关键词:定义城市

  记者:

  环城生态公园全环贯通,对于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意味着什么?会对城市未来形态产生哪些影响?

  李扬帆:

李翔宁等专家解成都环城生态公园

  100公里一级环形绿道全线贯通,是一个世界级的工程。据我们了解,目前全世界还没有这样贯穿整个市域的城市级绿道。从建设的能级和标准来看,成都环城绿道具有宽度大、整体连贯、环线闭合的特性,可以畅通无阻地骑行、跑步。从古至今,建设世界级城市,一般都有世界级的区位或功能。把成都和中国其他世界级城市放一起来讲,可以用“拓丝路而长安,揽长城而北京,控大江而上海,拥绿道而成都”来表述——万里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奠定了古长安城世界城市的地位;古代中国北方屏障万里长城,凸显了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地处万里长江入海口,使上海在中国发展中始终扮演着开放门户的重要作用;构建万公里级的城市绿道作为新型的生活方式和交通方式,使成都迈向世界级城市。可以说,环城生态公园全环贯通,在成都打造世界级城市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李翔宁:

李翔宁等专家解成都环城生态公园

  纵览现当代城市化的演进历程,过去城市的生长和发展,大多是从城市中心不断向外拓展,侵蚀郊野地带的自然环境。当回过头来发现城市需要良好的生态基底时,却很难再找到大规模的生态修复与重建机会,这是城市形态塑造的一种遗憾。成都环城生态公园模式则率先提出了一种从城市修补,向城市有机的边界塑造来影响城市形态的转变模式。随着百公里级环形绿道这一“城市绿色骨骼”的构建,成都发展也从“环城造园”迈向了“拥园发展”的新阶段,将重新定义城市边界和城市中心对于成都的意义,使其从粗放型的增量发展走向精细型的存量发展。在区域、市域、社区多个尺度层级所串连的生物廊道与生态节点等多类型自然环境空间,以及各类“公园+”场景,环城生态公园成为一种特殊的城市自然生命支撑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聚合场所,有望成为兼具城市级影响力与高度空间识别性的新型景观基础设施,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潜力所在。

李翔宁等专家解成都环城生态公园

  关键词:重塑生态

  记者:

  环城生态公园的贯通及其逐步完善,蕴含着怎样的生态价值?

  李扬帆:

  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的建设,打通了中心城区有限的生态资源与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广域生态空间的链接,作为枢纽把外面的绿水青山,包括水系、动植物等生态资源引入,与整个城区连为一体。成都绕城高速两侧预留的生态隔离绿道足够宽,在绿道上骑车或步行,既能看到城市车水马龙、高楼星光的繁华,也有一定的距离感,丝毫感觉不到噪音和尾气的困扰,这样的体验十分难得。而景观农业也是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的一个创举,公园范围内有很多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还恢复了很多耕地,很多零散的地块实现了复耕,并建设成高品质、景观化的农田,这实际上是用农业用地的空间和载体实现了城市的生态功能,一方面符合了国家对于耕地保护的大政方针,一方面又使得这些耕地既高产又带来景观价值,还具有一定的生态服务功能。

  李翔宁:

  在以生态文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城市的发展需要强调生态优先,并将其作为一个有力抓手,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其他方面平衡起来。在城市建设中保护生态系统,需要对已有的生态本底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识别、科学的规划和保育,达到其通过遏制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过分干预来化解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的总体目标。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它重塑了曾经被城市蔓延日益侵害的生态系统,同时兼顾城市发展的环境性需求和可持续潜力,逐渐化解着空气污染、声音污染、光污染等社会快速发展阶段所遗留的生态问题。它不仅提供了绵延的公园和贯通的绿道以实现生态价值,更深层次上,它还蕴藏了城市进一步往前发展的潜力和机遇。所以说,生态价值是一个宝贵的抓手,能使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被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义。

  关键词:复合场景

  记者:

  环城生态公园全环贯通及其特色园区陆续开园,将为成都发展带来什么样的经济价值?

  李扬帆:

  环城生态公园贯通并待下一步完善后,很看好其消费场景建设和发展。以前我们去旅游,游完一处再去下一处,可能需要坐地铁、打车或乘其他交通工具,其间经历转点甚至堵车,不是一个完整的、沉浸式的旅游,而是断点式的、非全天候的,影响了整个旅途的体验。在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的评估考察中,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在某一个点位停留半小时,再去下一个点位,中间在绿道上骑个单车走20分钟,路边有绿化及雕塑、小品等设计,路程也是旅游的过程,可以作为一个连续的、沉浸式的旅游体验。这样的环境设置,对人的消费心理也有很大影响,激发很强的消费意愿。比如,游客连续4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在绿道沿线游玩,自然而然对植入的餐饮、购物、文创产品等各种业态都带来很大的机会。从景点游变成了沉浸式游玩,不仅使外地游客能耳目一新,对生活气息浓厚的成都市民来说,也有“在成都游成都”的全新体验。

  李翔宁:

  “串珠成链”本身就是对于环城生态公园所组织的城市形态的形象描述,它的存在为我们描绘了更复合的经济发展的可能性。环城生态公园是一条充满了“内容”的轴带和环廊,它和不同的片区交叠,就能迸发出不同的经济增长潜能。比如,在武侯区的公园段落就会考虑武侯区的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既结合已有的消费线索,又利用公园来创造原来没有的空间环境资源,跃迁式地探索创意研发、微度假内容,尝试创造一种适合当代人生活体验需求的新园区。同理,在成华区的公园段落,则适宜于更深入地讨论“大熊猫IP”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成都的巨大价值。如上所述的这些园区在没有环城生态公园之前,是不太可能成系统地被创造出来的。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加复合的消费场景,把游憩、休闲、旅游、度假的功能和环城生态公园所交叠的周边区域产业功能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面向未来的公园消费场景。自然而然,这些未来公园的蓬勃发展也会对周边区域发展带来非常积极的促进和提升。

李翔宁等专家解成都环城生态公园

  关键词:认同归属

  记者:

  环城生态公园的建成,将对成都市民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带来什么影响?

  李扬帆:

  绿道不仅仅是运动、康养、休闲的空间,也是社交、消费的空间。现在的城市生活需要一种公共的、非常吸引人的、休闲娱乐的、能享受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既能作为年轻人的社交场所,又是带老人孩子玩耍放松的空间,潜移默化中实现社区和谐、家庭和睦。环城生态公园“串珠成链”之后,人口密度较大的老城区部分居住和就业会被吸引到环城生态公园附近的空间,对中心城区品质的提升和发展也具有长远的作用。这么大规模的、完全公益性的庞大工程,涉及到的每个区都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拆迁、用地补偿、产业导入、经营,基层干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随着环城生态公园的贯通,成都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对公园城市建设的认同感都是有提升的。

  李翔宁:

  在这样的城市环境当中,人是能够感觉到优雅和舒适的。随着环城生态公园这一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成型,老百姓将会更好地感知到城市之美、自然之美。成都市民可以逐渐体会到城市生活质量发生体系化的提升,也能够发自内心地培育出对城市美学和空间品质更敏锐的感受力。拥有环境宜人、微气候舒适、空气洁净、生物多样性保护良好等优势的环城生态公园,一方面,使喜欢户外休闲活动的市民更便捷地亲近自然,并且在保持原有的休闲消费模式基础上,激发出更多的消费潜能;另一方面,环城生态公园将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出行和生活方式,使得市民更愿意采用公共交通或骑车、步行、跑步等绿色出行方式,围绕公园开展工作、生活、休闲等活动。未来,或许可以在环城生态公园内把新交通方式的便利、绿色开放空间的舒适、生态系统的丰富三者合一,给市民提供非常好的环境感知和空间体验。

李翔宁等专家解成都环城生态公园

▲生态景观,优美灵动。

  关键词:全新模式

  记者:

  在与世界知名公园的比较中,成都环城生态公园有哪些独一无二的优势?

  李扬帆:

  相对于其他世界知名公园,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的建设和落成,主要体现了制度优势。伦敦海德公园和纽约中央公园历史非常悠久,至今功能完善,说明他们当初的规划非常具有前瞻性。而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的超前规划,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更加体现出生态建设的价值,体现出成都比肩世界首位城市的信心。在不远的未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都市圈发展及下一步城镇化的建设,成都集聚的人口体量会超过全球顶级的一些超级都市。现在建成这么大规模的环城生态公园,很大程度上就提升了未来成都都市圈的承载能力。对于市中心的居民来说,环城生态公园承载了郊野公园的功能;对于周边“未来公园社区”的居民来说,它是一个社区公园的功能;对于再远一点的卫星城等都市圈的居民来说,它又是一个成都都市圈的中央公园。所以,环城生态公园的内涵、体量、格局,远远超过伦敦海德公园和纽约中央公园等世界级都市的公园。

  李翔宁:

  因其涉及范围、全域尺度、体系建构和丰富内涵,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其实已经超出了常规认知中的公园城市概念,成为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中值得被研究的一例。正如国外现代城市理论因应对“城市病”而涌现出田园城市、花园城市、绿色城市等为代表的理想城市发展模型一样,成都环城生态公园本质上也是一种城市发展新模型和新策略的探索实践,是强调建成区域的边界塑造、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理论模型的实践成果。环城生态公园天然就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充分具备公共属性和开放特征,保证的是所有市民都能够自由进入和共同分享的公共利益。围绕整个环城生态公园所建立起来的交通网络、服务系统,以及承载人们休闲、游憩和体验等多重复合功能的文化设施等,都提供了充沛的举行展览展会、文化事件等公众活动的可能,借以进一步来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活力和生活氛围。所以,它不仅在世界公园中是环形最长的,更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

李翔宁等专家解成都环城生态公园

  关键词:辐射带动

  记者: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成都都市圈的建设迈上新征程,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将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扬帆:

  要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必须要有令人向往的发展要素。从成渝整个地区来看,具有良好生态本底、发展的自然条件基础以及城乡差距相对较小等优势,整个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承载力是非常强的,甚至强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都市圈。“经济圈”不是说把一个地域圈在一起就是经济圈,而是真的要有紧密协作的关系、要素集聚的能力,城市之间、城乡之间要有要素双向流动的一种态势。作为广域、无界的环城生态公园,其绿色融合发展的枢纽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个城市群的承载力以及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建设这样一个世界级工程,体现了中国作为超大型经济体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体现了党的强大组织力,能够更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方面,实实在在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在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成都都市圈中的带动发展潜力、未来释放的红利将是非常持久的。

  李翔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成都都市圈的建设是近期的热点话题,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预示着中国西部的城市群发展将迎来一次快速而有力的推动。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的建设作为公园城市理论的实践成果,其模式和策略有潜力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区域甚至全国的城市辐射。尽管不同规模的城市面对不同的机遇和条件、拥有不同的地理自然格局,比如重庆的“江河格局、山城体系”跟成都就迥然不同。但是以生态优先为基准、把单一功能的灰色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廊道、绿道、河道网络及公园绿地等容纳各种自然过程的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协同整合,形成景观基础设施的根本性策略逻辑是共通的。这种城市发展的生态策略,可以消解人造物与自然场地的二元对立关系,模糊建筑与环境的边界,更利于建立一种融合城市公共活动、公共服务、公共空间的新状态,为城市发展提供积极的潜能。

李翔宁等专家解成都环城生态公园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