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范周:生态保护擦亮黄河文化名片

2022-05-17 08:54:0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次数:

范周:生态保护擦亮黄河文化名片

图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夕阳余晖下百鸟翱翔。赵英丽摄(人民图片)

范周:生态保护擦亮黄河文化名片

4月23日,地处黄河小浪底北岸的河南省济源市大峪镇反头岭村菜花金黄,麦苗青青,高耸的风机与碧水蓝天构成了一幅迷人的春日画卷。
李培献摄(人民图片)

范周:生态保护擦亮黄河文化名片

5月3日,在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好汉坡黄河岸畔,一只苍鹭展翅飞翔。薛 俊摄(人民图片)


  万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青藏高原出发,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流域面积约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古至今,滔滔黄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化。今天,古老黄河的保护与发展正翻开历史新篇章。

 

  2021年6月至9月,文化和旅游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课题组深入研究沿黄九省区的经济、生态、文化等情况,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范周作为课题组负责人,率领团队自三江源启程,至东营入海,途经九省区黄河全线及白河、渭河、汾河、伊洛河等主要支流,详细了解各省区的政策规划编制、文艺创作展演、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发展、沿黄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现状做法,对黄河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对此,您有何体会?

  范周:黄河文化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千百年来人们创造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也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之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诞生了中国早期的文化形态。黄河文化作为主体文化不断融合吸收其他地域文化,逐渐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黄河文化的基本内核在于其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这其中既包括同根同源、家国一体的心理结构,也包括崇德重义、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展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和民族性格。

  基于黄河而生的黄河文化,首先是一种河流文化,人河关系的和谐共生是黄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永续动力。黄河文化缘河而生,流域内的人们以河流水事活动为载体,在“天人合一”观念的指引下追求人与河流、自然和谐相处。

  黄河文化也是对不同区段干支流孕育出的区域文化共性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升华。黄河流域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圈,统一于黄河文化之中。

  内涵丰富,包含众多时空交织的文化要素,此乃黄河文化的一大特点。黄河文化是多层次的文化共同体,谱系层次在一定程度上类似同心圆模型,从内向外逐层扩展,依次划分为“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不同层次的内容共同构成黄河文化的核心内涵与外延。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对于华夏民族性格的塑造、精神的凝聚发挥关键作用。由黄河流域诞生的文化不断延续拓展,不同时期辉煌灿烂的成就和影响文明进程的创新大多深植于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重要的直根系。

  黄河文化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其融合包容的特性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华夏自古即为一体,黄河文化的绵延赓续反映出各民族共同创造出中华文明历史。开放包容的黄河文化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纽带。

  随着时代发展,黄河文化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对于凝聚民族共识、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文化串联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三者一脉相承,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彰显出文化自信的底气。

  人与生态的关系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黄河上中下游的生态样貌不尽相同,生态条件在黄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范周:生态是黄河文化诞生、延续之本,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生态条件在黄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黄河文化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黄河从涓涓细流到奔腾入海,由于生态样貌不同,在上中下游呈现出不同景观。

  一方面,生态条件是黄河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正是由于黄河各区段的生态样貌不尽相同,在黄河上中下游分别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共同彰显黄河文化的多样性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态条件浸润在人们实践生活中,推动黄河文化的形成与延续。调研期间课题组发现,生态条件较为脆弱的上游地区省份更加注重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例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近年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积极承担黄河上游地区的责任和使命,着力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另一方面,生态条件与黄河文化息息相关,其变化和发展不断丰富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文化史就是一部治黄史,是对黄河生态条件的改善与探索。不同历史时期,人与生态的关系成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条件与黄河文化紧密相连。统筹处理好生态条件与黄河文化的关系不仅能够确保黄河安澜、造福人民,而且可以不断为黄河文化注入新的动力,实现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记者:黄河生态保护、黄河文化传承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范周:黄河生态保护、黄河文化传承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联系,辩证统一。黄河生态保护与黄河文化传承既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黄河生态保护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优先地位。生态兴则文明兴,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有助于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生态保护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通过减少入黄泥沙,增强黄河岸线及其支流流域水土保持能力,谋求高质量发展。

  黄河文化传承是传承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凝心铸魂的作用。黄河文化传承有助于传承文化基因,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为黄河文化注入时代内涵,为黄河文化的传承弘扬凝聚精神力量。课题组调研期间详细考察了地处黄河下游地区的河南、山东等地在黄河文化传承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河南省成立工作专班,切实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设黄河国家博物馆,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进一步打响“黄河牌”;山东省在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的同时不断挖掘黄河文化资源,依托重点文旅项目实现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为此要坚持全局观,统筹处理好生态、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黄河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

  摸清家底,更好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

  记者:在您看来,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

  范周:当前黄河文化保护面临诸多挑战,有待进一步完善:黄河文化保护力度不够,成果转化效率不显著,区域合作力度不足。因此,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加大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好相关政策引领和制度规范的作用,建立健全保护黄河文化体制机制。

  第二,摸清家底,梳理黄河文化资源。挖掘好、利用好“讲好黄河故事”的素材,分门别类做好黄河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区域间合作。传承文化基因,共同探索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各种形式。发挥智库组织、社会力量的作用,增强人民参与保护黄河文化的积极性。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