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北京:如何打造城市慢行系统

2022-09-27 08:59:31    作者:简宏妮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浏览次数:

如果把城市比作人体,慢行交通系统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它与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这样的“主动脉”“大血管”密切配合,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交通出行体验。

北京:如何打造城市慢行系统

7月16日,市民在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河畔栈道休闲 ( 鞠焕宗/摄 )

  走出东四地铁站,沿着东四南大街往南,宽阔的人行道边上矗立着港湾式公交站,滚动屏上显示着车次信息。随意走进一条胡同,幽深安静,让人情不自禁放慢脚步。本地居民骑着自行车穿过胡同,外地游客在青砖灰墙前打卡拍照。走出胡同,往北是东四北大街,马路上的机动车和自行车各行其道,路边紫薇花在初秋蓝天下越发艳丽。

  这是完成升级改造后的东四南、北大街慢行系统的画面。

  类似这样的慢行系统,不论是在北京的老城区,还是昌平、通州这样的远郊区,都在逐渐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中的重要部分。

  2021年9月,编制完成并向社会公示的《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以下简称《慢行规划》)提出,到2035年,慢行系统将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模式,北京也将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

  如今一年过去了,北京的街道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慢行友好

  8月27日,由北京市体育总会主办,北京市体育总会秘书处和北京市自行车运动协会承办的2022年“滨水慢行”健身骑行系列活动在首钢园六工汇沉淀广场举行。作为北京全面开展滨水慢行系统试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慢行”健身骑行系列活动每月准时举办。

  2022年1月,北京市水务局编制印发《北京市城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规划》提出,到2035年,北京将在554.8公里的河道长度内建设1109.6公里的城市滨水慢行系统。规划建设的滨水慢行系统涉及河流40条段,涵盖了东城、海淀、 昌平、丰台、朝阳、石景山、大兴、通州、头沟、顺义等区,影响范围2365.4平方公里,受益人口将达到1698万。

  作为城市慢行系统的一部分,北京滨水慢行系统的推进力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京作为快节奏的超大城市在慢行交通升级方面的决心。

  机动化的快速发展给城市慢行带来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机动车停车侵占慢行路权、行人过街不方便、慢行环境品质不高、不良交通行为威胁慢行安全等方面。“在饱受交通拥堵困扰后,当代都市人开始转而关注城市慢行系统。”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研究所所长周荣说。

  所谓“慢行系统”,指的是一种以人自身为驱动力的交通出行方式,由步行交通、非机动车交通、残疾人交通等方面共同构成,主要包括行人、自行车和助力车三种交通方式。

  如果把城市比作人体,慢行交通系统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它与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这样的“主动脉”“大血管”密切配合,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交通出行体验。慢行系统不如主干道那么显眼,却是衡量城市生活舒适度的重要指标。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发展愿景,在此背景下,《慢行规划》应运而生。

  根据北京城市现状、结合北京交通特点,《慢行规划》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系统性解决慢行系统的突出问题,持续提升慢行交通吸引力;远期目标是到2035年,将慢行系统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模式,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

  《慢行规划》强调慢行交通系统的顶层设计,从源头明确慢行系统的四个发展定位:城市交通战略的重要支撑;治理“大城市病”的重要举措和切入点;高品质、人性化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活力、健康、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升为“城市战略”,北京的慢行系统推进成效明显。9月2日,根据北京“绿色出行宣传月”首场“自行车回归城市”主题活动中公布的数据,北京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已达47.8%,创近10年来新高,市民慢行出行意愿持续提升。在新街口外大街、天坛东路等51条道路,早高峰骑行量每小时超过3000辆次,自行车出行已成为市民“最后一公里”通勤的重要选择。

  据北京市交通委静态交通管理处处长赵震介绍,2022年北京慢行系统品质提升工作以服务通勤出行为主线,兼顾休闲健身等服务功能,保障多样化慢行出行需求。具体包括:开展路口及立交桥区治理,打通通勤节点,通过增设安全岛、调整路口断面结构、优化交通流线组织、加强交通秩序管理等措施,保障路口自行车和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还将继续推进慢行系统与滨水绿道融合,改善城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推进100公里朝阳绿道连通工作。

  “此外,结合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计划年内建设21条‘漫步北京’文旅骑行线路,配套提供自行车驿站、游玩导览图等服务,引导鼓励市民游客慢游京城。”赵震说。

  以人为本

  北京朝阳区仰山公园北门附近,约3.5米宽的绿道上用白色标识清晰地分隔成两部分,一边步道,一边骑行道,留出各自空间,最大程度保障安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走在步道上,不时遇到一边骑行一边欣赏自然风光的骑车人,以及散步遛弯儿的周边群众。

  这是最近建成的朝阳北部绿道示范段的一部分。这条9.5公里的路段,既可以沿线打卡奥森公园、鸟巢、水立方、望京SOHO等众多地标,也可以骑行于林地花海、天然氧吧,尽享运动乐趣。

  “这条绿道串联起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等26个公园,同时包含几十个社区公园、各类带状公园、各类防护绿地等,充分利用现状绿地、林地资源。绿道沿途经过清河、北小河、坝河、亮马河、温榆河五条大小河流水系,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北京市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礼先说。

  2021年,北京昌平区打通了一条北起十三陵水库、南至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长度达42公里的骑行绿道,搭建了一个安全连续、覆盖广泛的“骑行+步行”网络体系,以此促进自行车、步行与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同时,北京持续推进核心区林荫路网建设工作,累计完成了37条慢行林荫路建设。

  老城区的道路交通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城市道路管理处荆禄波介绍,2021年北京交通部门还完成了东单北大街延长线、平安大街慢行系统优化提升工程,推动整条道路由主干道路功能转型为绿色交通道路,让更多的市民骑车上路。以二环辅路慢行系统改造为例,通过缩减机动车道宽度,局部实施工程改造,明确机动车、非机动车隔离等措施,在二环路骑行变得更加舒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院长赵一新说,城市慢行系统首先要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开展精细化建设,“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慢行?这就要求慢行通道要连续、要方便、要无障碍、要阴凉、要舒适”。

  东四南、北大街的改造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典型案例。

  东四南、北大街位于雍和宫大街以南,北起簋街十字路口,南至干面胡同,全长2.74公里,与地铁5号线线位重合,是典型的功能复合型街道。道路交通通行功能强,沿街两侧均为小商业及公共服务业态,后侧则为大面积居住区及多处旅游景点。

  “城市改造与更新的宗旨,一定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北京市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王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东城区在整治提升过程中,坚持“街道空间一体化”的思路,统筹考虑各类设施的精细化设计,整体推动“机动车辆优先”向“行人优先”转变,促进一些街道骨干道路功能转型为绿色交通主导。

  在东四南、北大街慢行系统升级改造过程中,借助大数据分析人车流规律,遵循“人行道宽度不低于3米,非机动车道宽度不低于2.5米”的原则,大幅增加人行道空间,完善全线交通标志,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快速通行带和院前过渡带,让慢行人群的出行体验更为流畅。对于慢行局部空间不足的,通过进一步缩窄机动车道宽度、偏移路缘石的方式改造;对于调整后人行道过宽(大于5米)的局部路段,结合设置街边微公园,布局公共活动空间。

  “为了实现全人群友好出行,在改造过程中,强化街道面向全体出行者使用的功能,以‘完整街道’为设计目标,强化老城区街道对老年人、儿童、行动不便人士的服务。”王涛说。

  从车行优先到以人为本,正是在一系列精细的升级改造下,在北京的骑车、步行日益变得更加舒适,尊重慢行渐成社会共识。

  北京:打造绿色出行模式

北京:如何打造城市慢行系统

8月25日,居民在北京东四南大街自行车道上骑行(简宏妮/摄 )

  多元助力城市发展

  北京目前的慢行系统,主要是在城市街道两侧普遍设有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同时也有一些地区将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合并,但规定自行车享有优先路权。

  慢行系统升级,本质上还是为了提升通行效率。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陈小鸿说,“慢”不等于低成本,更不是低价值、低效率。

  由慢行升级而变得更具出行效率,王府井大街改造是成功的代表。

  王府井大街是北京中心城区人流量最密集的商圈之一。大街两侧,遍布着霞公府街、王府井西街、韶九胡同、锡拉胡同等大小十余条胡同街巷。

  “改造前,王府井街区部分路段非机动车道宽度不足,部分人行道宽度不足,一些交叉口过街距离长。”北京市东城区城管委市政设施科科长张庆山介绍,改造主要从网络、街道、节点三个层面入手,内容包括优化断面、整治胡同、改善过街、智慧交通等多个方面。经过两年的努力,2021年王府井慢行示范区基本建成,周边慢行服务品质显著提升。

  漫步大纱帽胡同,眼前豁亮一片。340米长的胡同中,不见乱停乱放的轿车、电动车,中间3米宽的机动车道上车辆缓行,一旁步道上行人畅快行走,最宽处足有4米,比机动车道还要宽敞。胡同口还调整了步道砖的铺设,让路口转弯半径较过去缩小,右转车辆随即降速,既保证了行人通行安全,又可提升行人和骑行人的通行速度。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目前来看,北京慢行系统改造主要还是为了提升出行体验和出行效率,但在未来,这种慢行系统建设能够更多元地助力城市发展。比如,慢行系统有助于将商业圈打造为慢行“景区”,提振消费。

  崇文门商圈慢行升级系统改造项目自2022年启动,项目力求使崇文门商圈慢行系统的安全性、连续性和全龄友好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营造更优质的营商和购物环境。

  不仅是王府井商圈和崇文门商圈,北京还在以慢行系统改造来打造更多类似的商旅结合区域。

  北京慢行系统经验是否能够在全国各城市推广?赵一新说:“慢行系统不是一个独立概念,北京的经验是结合景观、结合慢行、结合健身等多种要素进行人性化设计,所谓慢行改造不仅包括道路交通建设,还有园林绿道和滨水道路建设,三张网叠在一起,共同形成北京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基础。其他大小城市在规划时,也应因地制宜,结合城市原本的道路基础、气候、景观,以及历史文化来设计有自身特色的慢行系统。”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