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植物园:城市中心的植物博物馆
上海植物园槭树园秋景
圆叶非洲堇
杜鹃“胭脂”
宝华玉兰
从江苏宜兴引进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缕梅
眼下,上海植物园展出了近50年来收藏的百余种珍稀濒危植物,包括具有椰子香味的细叶腋唇兰、与蚂蚁共生的香蕉兰等兰科植物,还有大型鹿角蕨、树蕨、观音莲座蕨等蕨类植物。一座超大型雨林缸景观“山谷之灵”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雨林缸内集中展示了25种苦苣苔科珍稀濒危植物,令人大饱眼福。
此次展出的珍稀植物只是上海植物园迁地保护成果的一小部分。长期以来,植物园致力于野生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迁地保护、繁育等,并潜心植物种质创新工作,在山茶、杜鹃花、木兰、海棠和鸢尾等类群的培育和推广上已取得丰硕成果。
如今,上海植物园已成为上海城市中心的植物博物馆。
植物引种保存保护
按照不同时期工作侧重点,上海植物园的植物保护工作可以划分为植物引种保存和植物综合保护两个发展阶段。
上海植物园的前身龙华苗圃建成于1953年,主要工作以植物引种保存为主,兼顾绿化树种的开发与应用。此后20年间,共引种600多种植物,包括兰花、杜鹃、山茶、菊花和各类盆景植物。
当时,植物园在现今盆景园南侧建立了一个母本园,收集保存了落羽杉、榧树、紫楠、细花泡花树、青冈、秤锤树、黄山栾树、七叶树、樟叶槭等乡土树种,成为日后改建植物园的重要植物材料,也为全市园林绿化建设打下基础。
1973年,上海植物园建立第一个引种苗圃并编写了引种名录。此后多年间,引种团队赴浙南和闽北开展野外引种,还先后在浙江西天目山、安徽黄山、江西大余、广东湛江和海南岛建立了引种基地,并派员常驻当地采集野生苗,栽植养护一段时间后再引种回上海,开启了上海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植物引种工作。
到1987年,上海植物园已筛选出200多种上海地区适生的优良树种,并首次成功推广了水杉、秤锤树和新含笑等珍贵树木。迁地保育成果不仅“反哺”城市园林绿化,还带动了江浙两地苗木市场的发展。
1993年,上海植物园植物种类已增加到近3000种。
老一辈上海植物园人在开展野外收集的同时,还与世界各地植物园广泛开展了种子交换。1996年,曾任英国副首相的赫塞尔廷通过英国外交部索要上海植物园种子交换目录,并在访问上海期间专程参观了上海植物园。
2000年以来,上海植物园迁地保护工作开始由原有的植物收集保存,逐步向专科专属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的引种和保存方向转型,形成了植物园研究与展示特色类群。
上海植物园在本土植物尤其是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植物园共收集近1万种(含种下分类单位),保存标本1.82万份、种子2700余份;已建成盆景园、兰室、桂花园等专类园15个,另有宿根园、岩石园等7个专类园在建,预计2023年完工;保存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21种(隶属于49科88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7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50种。
上海植物园已成为国内珍稀濒危植物收集最为丰富的单位之一,凸显了植物园在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中的突出地位。其中,不少种类已能够适应上海新的生态环境,如秤锤树、水松、连香树、黄檗、宝华玉兰、舟山新木姜子等树种生长发育良好,水杉、银杏、鹅掌楸等树种已在上海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上海植物园聚焦楠木类珍贵树木以及木兰科、兰科、鸢尾科和苦苣苔科等类群,开展濒危现状调查、现代分类学、种群遗传学和迁地保育关键技术攻关等综合保育研究,构建了宝华玉兰、浙江楠等珍贵物种保育技术体系,保护成效显著;同时,基于建园初期就已积淀的木兰类、楠木类等珍贵树种引种栽培经验,持续开展濒危植物迁地保育相关研究,引种筛选适于上海地区生长的珍贵树种,推动珍贵树种在本地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生命在异地绽放
早在1954—1973年时,上海植物园就开始收集引种、培育和生产国内外新优植物,其中温室更是全国第一批建成的温室之一,收集引种来自中国各地乃至世界范围的新优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让众多生命在异地得以绽放光彩。
上海植物园目前拥有两座展览温室和三座后备温室,通过迁地保护、种质资源收集和保育扩繁等方法,共收集保育热带、亚热带植物5000余种(含品种),其中包括珍稀濒危的兰科植物、独具特色的苦苣苔科植物和凤梨科植物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多肉植物、食虫植物、天南星科植物等。
上海植物园的兰科植物收集量占温室植物总收集量的10%,有96个属、约450种,以石斛属、兜兰属、贝母兰属和石豆兰属比例最高,杏黄兜兰、巨瓣兜兰和同色兜兰等兰科植物野外数量稀少、极为珍贵。
自2000年开始,上海植物园兰科植物保育团队多次赴云南、海南和广西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和引种工作。植物园针对笋兰、香蕉兰、金石斛等珍稀濒危兰科植物进行无菌播种及扩繁,获得专利一项,并对一些观赏性强、园艺价值高的珍稀濒危植物,在驯化保育技术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杂交育种。
在持续推进兰科植物引种保育工作的基础上,上海植物园还积极探索专题植物展览。2022年,为进一步加大兰科植物的展示和科普,设立了以兰科植物为主的珍稀濒危植物保育温室,在展览温室内开设以兰科为主题的珍稀濒危植物展区。
长期以来,上海植物园针对苦苣苔科植物开展收集、培育和生产工作,不仅建立了上海植物园苦苣苔科保育中心(上海分中心),还是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苦苣苔科专委会副秘书长单位,合作出版了《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苦苣苔科分卷)》。
2015年起,上海植物园扩大苦苣苔科植物的系统收集工作,至今已建成苦苣苔科保种温室2个,收集到涉及34个属、共计原生种150余种、园艺品种150个。其中,包含中国特有种、珍稀濒危物种以及《中国红色植物名录》中的极危或濒危物种和部分尚未命名发表有待研究开发的苦苣苔,收集成果十分丰硕。我国植物分类学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份植物标本采集记录卵圆报春苣苔,如今已是上海植物园保育的特色植物。
同时,上海植物园苦苣苔团队积极开展杂交育种、栽培研究和景观展示工作。2019—2022年,在世界苦苣苔协会成功登陆“旋律”“上植彩虹”“祁门红茶”3个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种,充分展现了上海植物园在苦苣苔科植物栽培方面的实力。
全世界已知的凤梨科植物有52属、3320种。上海植物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启动凤梨科植物的引种收集工作,拥有丰富的凤梨科植物种质资源。
经过30余年的努力,植物园已收集凤梨科植物41属、450种,加上国内外园艺学家人工杂交出来的观赏品种,共有1100余种(含品种),是国内收集种类最多的植物园之一。
自2011年起,上海植物园多次尝试将凤梨搬到露天进行种植和造景示范,已筛选出近百种可用于上海地区春季至秋季应用的种类,为推动凤梨科在上海公园绿地的推广应用做积极尝试。
此外,上海植物园还开展了观叶植物、多肉植物的研究工作,引种收集天南星科31属116种、竹芋科6属23种(含变种、品种),筛选出重点推广应用种类25种,并对其中的优良品种进行了生产扩繁。
潜心植物种质创新
植物资源种质创新与可持续利用是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
上海植物园科研人员始终把植物创新利用摆在科研核心位置,以工匠精神潜心植物资源研究与新优品种培育,为观赏植物注入“中国芯”,助推我国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上海植物园已在山茶、杜鹃花、木兰、海棠和鸢尾等类群的培育与推广上取得丰硕成果。
长三角地区山茶的应用主要以国内传统品种为主,存在品种和应用形式单一、品种退化、栽培养护难等问题。
山茶喜酸性土壤,而上海地区土壤偏盐碱性是山茶栽培的重要限制因子。针对以上问题,上海植物园山茶创新团队充分利用我国山茶属连蕊茶组资源的优势,逐步确立了“束花茶花种质资源创新计划”,以培育高观赏性和强适应性的茶花新品系为主要目标,深入开展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
束花茶花品种系列具有新颖独特的园艺观赏和景观应用价值,在适应性上突破了传统茶花的不耐轻度盐碱和日晒的弱点,拓展了茶花的应用范围。目前,已选育束花茶花新品种21件,其中15件获国家林草局新品种授权,1件获美国专利。
此外,科研人员针对束花茶花品系还配套开发了扦插繁殖专利技术,提高了繁殖系数,实现了新品种产业化育苗,以新品种使用权许可方式与企业合作建设了2个示范性繁育基地;开发了配套栽培技术和工程化技术,在我国多个省份推广应用,并与法国签署了试种协议。
上海气候高温高湿,土壤偏碱性且黏度过高,而杜鹃花喜酸性和疏松土壤,绿地养护难度极大。杜鹃花研究团队以提高杜鹃花的本土适应性和观赏性为目标,潜心优良资源筛选、种质创新关键技术研究和新品种选育。
近几年,研究团队收集保存杜鹃花资源200多份,开展了资源系统评价筛选和抗逆性研究,获得优良种源的杂交家系20多个,选育抗逆性优良的子代株系30多个,其中获国家林草局授权杜鹃花新品种4个。
研究团队还建立了杜鹃花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和菌根研究技术体系,开发优良菌株和接种技术,主持编制完成国家林草局行业标准《杜鹃花绿地栽培养护技术规程》,为自主产权的杜鹃花新品种推广准备了栽培技术基础,支撑了国内外杜鹃花新优品种在上海绿地景观中的应用示范。
鸢尾文化底蕴深厚,株型优雅,花色丰富、花型奇特,生态类型多样。鸢尾研究团队以长三角地区适生的鸢尾类群为重点,长期致力于鸢尾属收集、综合评价、抗逆性研究、种群遗传学、遗传育种学等研究,初步形成了鸢尾创新研究体系。
目前,上海植物园从国内收集保存野生鸢尾属植物40余种,引进鸢尾园艺品种400余个,发布地方规程1项,申请专利2项,申请农业农村部新品种5个,国际登录鸢尾新品种32个;同时,率先建立鸢尾繁殖技术规程,在上海市指导建成鸢尾专类园5个,并将鸢尾新优品种规模化栽培和繁殖技术在浙江、江苏、江西、云南和山东等多省市进行推广示范。
在传承老一代植物园人的创业精神下,上海植物园将持续开展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研究,高质量完成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迁地保护战略在华东地区的落地和实施;同时,结合传统杂交手段与现代育种手段,进一步完善观赏植物高效培育技术体系,培育更多高抗性、高观赏性的优质观赏植物新品种。(图片均由上海植物园提供)
编辑:liqing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