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如何让传统建筑更好“活在当下”

2023-06-21 08:51:23         来源:文汇报     浏览次数:

  全球首发的1.5米高雕塑、奇奇蒂蒂大型艺术装置、室外米奇巨型艺术装置……日前,全新多维体验艺术空间Artelli×小泉悟上海首展落地张园,成为上海城中热门打卡新去处。并且,不仅仅是艺术首展,大量高端奢侈品牌的入驻也让这里成为潮人集合地,深受年轻人喜爱。

  从私家花园到石库门形式的里弄街坊、再到潮流集合地,张园的蝶变折射了上海乃至中国城市风貌变迁的人文历史,可谓上海城市记忆的实物新标本。如今,以张园为代表的保护性改造城市更新项目,正在让这一“海上第一名园”重焕生机,为城市生活注入新内涵。在张园的总体设计中,这里将被打造成集商、旅、文为一体的地标性区域,提升其商务能级,增强文化特色。

专家热议:如何让传统建筑更好“活在当下”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从增量时代转型到存量时代的重要标志,对上海这样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现代化大都市而言,更是如此。日前,在第二届上海都市圈发展研讨会上,学界、业界专家谈到,张园的更新体现了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思路:城市更新并非是物理空间的简单翻新,而是对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延续性保护以及追求收益最大化的产业结构重新思考与调整,焕新与保护可以“双重奏”。

  更合理的空间布局、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有活力的产业结构

  “城市更新就像机器折旧,是城市折旧的重置。当然,它们并非简单的重置,而是嵌入形态、内容与功能的改变、提升和优化的重置。”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陈宪说。

  在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研究员看来,城市更新严格意义上是内城的更新,而内城本身又具有空间密度高、市场和人员关系复杂、城区新旧更替频繁等特征。“城市更新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改造,也不仅仅是社会结构的调整,也不仅仅是经济基础的重造和环境条件的改善,具有综合性。”周振华建议,城市更新不仅聚焦于改善居民生活状况,更要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追求收益最大化的产业结构调整。

  “可能很少会有像城市更新这样的领域,会引起如此多不同学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赟赟认为,建筑规划师、公共管理学者、历史文化学者和经济学者4个视角来看城市更新,往往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在一个城市更新项目中,规划师可能谈到如何将绿色生态融入我们的生活空间,建筑师会关心如何通过拼贴材料来体现建筑细部的精美,公共管理学者强调柔性管理、公众参与。”王赟赟说。

  王赟赟认为,从最早的人居和产业混合,到后来的建立园区,人居和产业适度分离,再到现在的产、城、人融合,城市更新在不同历史阶段被赋予新内涵,但始终以满足人们需求为最终目标。从大拆大建到以人为本,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城市更新正不断向更合理的空间布局、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有活力的城市经济优化和调整。

  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不等同于博物馆式碎片化展示

  “当我们面对一个城市更新项目的时候,往往品味的是它的故事。尽管城市更新的具象可能呈现在建筑、景观、街区,但是它的内在是文化。”王赟赟的观点代表了许多城市更新领域专家的心声。

  如何在城市更新当中保持历史文化的传承?在学者眼中,这是一个国际性老大难的问题。一方面,大拆大建无疑会毁坏历史文化建筑;另一方面,单一的修缮和保护不仅斥资巨大,后期也很难实现商业化盈利和升级。

  以巴黎为例,它保留了原先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新开辟一个中心城区的方式维系新旧平衡。但在周振华看来,这其实是比较消极的处理方式。“城市更新不只是简单的街区翻新,不能只保留建筑的物理形态,而应在城市生活品质层面进行思考。”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包亚明研究员认为,城市叙事是保存城市文化的重要方式,不同于博物馆式的碎片化展示,通过描述、摘录、观察等方式,更容易使人们产生对于城市的凝聚力。“城市更新是复杂的城市空间中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包亚明谈到,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城市记忆的丰富性、城市文化的独特性,都要求城市更新呈现目标综合化、对象全面化、方式可持续和主体多元化。

  有哪些国内优秀案例可以提供借鉴和思考?王赟赟举例说,成都太古里广东会馆又称南华宫,始建于民国初年,原先是民国时期广东人在成都玩耍、聚会、听粤剧的会堂。太古里在开发的过程中最大化保留并发挥了广东会馆的公共开放及聚会功能,并紧扣成都市民的公共生活以及现代艺术,成为可举办中国戏曲、歌剧、时装表演、音乐艺术表演、文化艺术展示等各类文化展览和社区活动的多功能活动场地。这里不仅延续了城市历史和文脉,还演绎着新的时尚风采与魅力,真正实现了承载着厚重文化的传统建筑“活在当下”。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北京:端午假期全市公园推出69项特色文化活动

北京:端午假期全市公园推出69项特色文化活动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插艾草、赛龙舟、佩香囊、吃粽子……千年传承的传统习俗,形成了绚烂多彩的端午文化。据悉,北京全市公园根据自身特色,为市民游客准备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详细】

书法“遇上”园林 雄安塑造靓丽城市文化风景线

书法“遇上”园林 雄安塑造靓丽城市文化风景线

沈鹏、张海、苏士澍、孙晓云等40余位全国书法名家结合悦容公园内一百余处点位周边环境、建筑风格和地理特征进行了创作,现展出于公园内,实现了书法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完美融合,二者相得益彰、相互辉映【详细】

山西大同:以文兴旅 以旅兴城

山西大同:以文兴旅 以旅兴城

大同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有国保单位30处、不可移动文物3222处。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大同被列为25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详细】

“北京熊猫文化村”在房山水峪筹建

“北京熊猫文化村”在房山水峪筹建

规划面积约2000亩、预计2024年完工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基地项目,目前正在房山区青龙湖镇火热建设中。距离这个“大熊猫北京的家”最近的村——水峪,借助基地建设的东风,目前正在陆续新增一系列“熊猫元素”【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