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下沉式地坑院:延续乡土建筑的生命力

2023-08-25 09:00:10    作者:汪 芳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地坑院是一种典型的下沉式乡土建筑,利用地下空间营造出冬暖夏凉的室内环境。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曾经的宜居建筑,地坑院承载了一整套既定历史和环境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其中,河南三门峡陕州区的地坑院分布数量较多,尤具典型性。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充分挖掘其营建智慧和承载的乡村记忆,并优化建筑性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引发了各方的关注。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是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敏感地区。分布于黄土塬上的地坑院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对黄土高原的环境适应,蕴含着中华先民丰富的人居智慧。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州区西张村镇庙上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庙上村地坑院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下沉式地坑院:延续乡土建筑的生命力

地坑院(风景园林网配图)

  近年来,北京大学团队持续展开对地坑院的实地研究,聚焦文化遗产价值传承与城乡可持续发展。调查发现,在过去20余年里,陕州区曲村已有超过2/3的村民从地坑院搬迁到地上的楼房中。尽管有相关的修缮补助,但多数人更愿意搬到地面以享有便捷的生活方式。长期在地坑院中生活的多为上了年岁的老人,他们的坚守依托其经年累月形成的生活习惯。这个过程中,地坑院面临着坍塌、弃置等诸多问题。如何重拾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变得非常紧迫。

  应该看到,地坑院提供了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体验。近年来人们对地坑院的关注,逐渐从建筑单体拓展至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维度,从综合视角探索其发展途径。以陕州区曲村为例,政府专项拨款用于地坑院及其周边环境的提升,并发动村委会和当地旅游协会在地坑院的更新利用中发挥带领作用。可喜的是,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备和地坑院在外界美誉度的传播,不少在外地打工的村民选择回乡,在政府的帮助下,精心修缮地坑院,创业经营民宿。村民直言,如果没有基础水管的铺设,按照传统的方式只能人工将生活污水挑上地面,仅这一点就会打消他们回乡的念头。

  地坑院作为中国传统民居中独具特色的乡土建筑之一,是黄河流域“人—水关系”长期适应的实物见证,也是中华文明长河中文化遗产的精彩篇章。我们应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角度,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视角,理解流域人居环境及其乡土建筑的人文价值和现实需求,保护好、利用好宝贵的流域文化遗产。

  (作者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广东2027年将建成100个古树公园

广东2027年将建成100个古树公园

广东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日前联合印发《广东省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明确要扎实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留住绿美广东乡愁记忆【详细】

合肥书记:园博园要盯着细节抓品质数着日子抓进度

合肥书记:园博园要盯着细节抓品质数着日子抓进度

自2021年10月全面开工以来,园博园数千名建设者夜以继日、开足马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园博园景观、城市展园、园博小镇、航站楼改造、南广场等重点工程正在收尾冲刺【详细】

广东丹霞山:建设“科学名山”,争创国家公园

广东丹霞山:建设“科学名山”,争创国家公园

丹霞山创建国家公园的进程再次受到人们关注。据了解,目前广东省林业局已经启动了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前期工作,正在编制创建工作方案,紧锣密鼓推进创建国家公园申请【详细】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发布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发布

《规划》分为基本情况、总体要求、总体布局等9个章节,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体系、监测监管平台、科技支撑平台、保护措施等内容做了详细规划【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