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美丽城市建设的设计艺术

2024-04-26 14:28:04    作者:张松     来源:文汇报     浏览次数:

张松:美丽城市建设的设计艺术

EKA·天物为荣获第六届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的商圈文化空间之一。

     
       近日,2023年(第六届)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评选结果正式对外发布。自2018年诞生,该赛事如今已吸引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众多城市参与,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事件。随着区域空间范围的拓展,参赛项目不仅在数量上有大的增长,在空间类型、设计创意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也有全面提升,以公共性、公益性、文化性为特征,在设计理念、文化内容、服务效能和运营模式等方面强调创新创意,而其中的获奖项目更是我国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和城市有机更新等空间实践综合成效的生动侧影,其设计理念和实践过程对公共文化空间营造和美丽城市建设,无疑具有启发效应。
     
       如何塑造文化景观城市?
     
       公共空间是市民交往、游人自由活动的地方,也是享受城市生活、体验城市文化、彰显城市魅力的开放场所。公共空间不仅仅是城市街道、广场和文化设施,人性尺度的历史街区也可以为文化生活提供机会,成为城市的公共客厅。比较简单地讲,所有公共空间都具有文化性,所有文化设施都应当是开放空间。
     
       城市文化涉及城市中所有事物。历史上,街道、林荫道、广场和公园成就了城市文化;今天,城市已成为文化生产、生活和创造的中心。美好的人居环境是市民幸福生活的基础,美丽公共空间是美好生活在大地环境上的创造物。历史城市是一座开放的博物馆,宜人环境是市民的文化公园。
     
       上海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和城市更新,实现了将“工业锈带”转化为“生活秀带”的巨大变化,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导,开展共建共享共治的实践探索,通过城市设计把最好的空间资源留给市民。滨水岸线通道的贯通连接,不仅增加了居民休闲活动空间,而且增加了不同人群交往、不同文化交流的可能性。
     
       城市是文化景观吗?人们对此并未达成共识。西湖、庐山等风景名胜区作为文化景观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城市的文化意义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文地理学者认为,建成环境通常显示为一个景观的重描。所有的文化景观都在诉说它们的历史、生活、文化和政治理想,文化景观成为了历史赋予地域文化意义的空间资源宝库。
     
       城市是人类创造的规模最大建成环境。美丽城市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丰富资源库和生产空间,它自身就是一件伟大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够提供社会包容性和文化多样性。刚刚获得2024年普利兹克奖的日本建筑师山本理显,他的建筑设计一直强调基于城市文脉、依赖环境语境,创造一种“自然风景”与“人工景观”的呈现。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城市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变化是其基本特征。但城市作为历史积淀和文化风景,是历史上数代人的物质生产和智慧创造的物质结晶。因此,有人生活居住的历史城市这一活着的文化遗产,它的历史肌理和风貌特征,对于文化连续性、公共空间品质、社会结构和建成环境多样性与丰富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需要优先保护、活态传承。
     
       好的建筑,好的城市设计
     
       1970年代,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曾经指出,“美丽愉悦的城市环境非常稀少,有人甚至认为它不可能存在”,并感叹“可惜大多数美国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城市环境的重要意义”。和谐城市环境是丰富多彩世界的组成部分,应当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愉悦底色。
     
       在人居环境可持续性的各项要素中,“文化”“美丽”本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构成,但这些内容被那些关心经济效率、生态指标为主的人士忽视了。数年前,英国对《国家规划政策框架》进行了修订,重点强化了美丽(beauty)和场所营造(place making)相关内容,这是自1947年建立该规划框架以来,重新将“美丽”理念特别地纳入到国家规划政策,其愿景是促进美好空间设计与形成,让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追求美,恢复在建成环境中创造美和艺术的能力。
     
       “今天的建筑就是明天的遗产”,这样的说法估计大家都有所耳闻。的确,建筑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和生活结构的基本特征,好的建筑是市民日常生活中艺术表达的重要手段,可以成为明天的文化遗产。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巨大投入的新建筑理所当然可以成为未来遗产。
     
       设计既是一类工程技术,也是一项艺术创造。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设计遵循“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基本方针。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建筑方针。
     
       设计无处不在。城市设计是有关建造城市的艺术,是创造建成环境的人们用以实现其愿望、表达其价值的实践活动。因此,需要在市民形成审美共识的基础上,为美丽城市建设创造条件,共同创造高质量环境和可持续城市社区。
     
       绘画、雕塑和视觉传达中的连续性,同样显现在建筑和城市设计的过程之中。连续性有助于形成具有场所感的环境空间特质,历史文化空间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可以产生一种独特的场所感。
     
       好的设计是能够创造和传承场所精神的,人性化设计的开放空间可以增加城市吸引力,从而有助于经济繁荣与文化交往。位于上海浦东金桥的“EKA·天物”,通过城市更新形成了集文化艺术、生活美学、设计展览为一体的创意园。开发商和设计师以“打造不断探索未知,开发生活美学新场域”为目标,对园区内40余栋老厂房和旧建筑进行更新设计,在厚重历史底蕴中植入时尚元素和功能,迭代焕新后的老厂区,成为了年轻人喜爱的文艺新地标。
     
       创新环境设计政策,建设美丽中国
     
       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一方面要融入世界潮流;另一方面需要坚守自身的文化特色。同质化现象不仅会让城市空间失去魅力,也会消解城市的文化精神。美丽公共空间营造、美丽城市规划建设,需要通过政策立法来确保好的设计、好的实践能够全面推广,明确管理责权和公共利益关系,寻找全面、综合、更具包容性的城市政策和治理方法,并确保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各项政策方针在各环节能够落实到位。
     
       1970年美国施行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以确保所有人所处环境的安全、健康、高效、美观和文化愉悦为立法目标,要求所有的联邦政府机构应当采用系统的、跨学科方法,确保在可能会影响人类环境的规划和决策中整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环境设计艺术。
     
       城乡规划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的科学研究和广泛的公众参与。在规划设计实践中,需要将美学、艺术和建成环境融为一体,同时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形象工程,有效解决平庸景观、权力审美、过度设计和制造网红等景观社会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当今的城市是技术奇迹,人工智能、AI技术等科技进步为设计带来了新的想象。有的设计师试图通过量化方式来测定景观美和建立设计模型,可是,城市建设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它不是一个公式、一个简单的计划就可以实现的,街头的烟火气、空间的场所精神,更是城市生活环境中的日常“灵韵”,城市更新行动中需要更细致地处理,避免士绅化、网红潮现象的泛滥。
     
       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获奖项目不仅有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大型文化设施,更有来自社区、乡村的文化站、传承所、社区中心等基层文化空间,特别关注公共空间与文化活动的融合性。福州大观美术馆位于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由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乐群楼活化利用形成。历史上为各国领事及商人聚会的俱乐部,现在是由爱国华侨创办的公益性美术馆,主要展出他们收集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为市民增添了观赏文物和艺术品的场所,同时也成为了中小学生喜爱的认知地方文化的课外学堂,福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标志性空间。
     
       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宏伟目标,需要通过美丽社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流、美丽国土建设逐步实现。公共空间、特别开放空间的创建和管理应尽可能以邻里社区为基础,形成地方政府、社团机构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让居民直接参与具有自我调适作用的环境管理中,共同维护管理美丽空间和魅力人居环境。
     
       最后,环境学习教育需要在城乡社区和各类教育中普及并加强。在城市中阅读城市文化,在环境中学习地方知识。人人都有参与改善社区环境的机会,相应地,美好的生活环境在日用而不觉中塑造人们的美丽心灵。
     
       (作者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评委,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花开天府万千气象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

花开天府万千气象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

4月26日上午,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成都世园会”)如期盛装启幕,会期186天。这场世界花卉园艺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在成都正式上演!据了解,本届世园会首次采取“1个主会场+4个分会场”模式【详细】

北京:15个示范片区亮出首都花园名片

北京:15个示范片区亮出首都花园名片

市民身边的绿色将越来越多。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市园林绿化局组织编制的《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昨天由市政府印发。其中提出,到2035年市域森林覆盖率提高至45%以上,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超95%【详细】

今年,济南打造“五个园林”

今年,济南打造“五个园林”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负责人表示,今年将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以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主线,聚焦生态绿化增加数量、提升质量、优化存量,聚力打造生态园林、百姓园林、活力园林、文化园林、智慧园林“五个园林”【详细】

青海省国家公园建设提速升级

青海省国家公园建设提速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林草局、青海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建设国家公园是“国之大者”,着力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详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