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经验交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椋庢櫙鍥灄缃
楠溪江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日期:2007-10-04]  来源:www.fjms.net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内容提要:楠溪江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经十七年,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现状堪忧,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踟踌不前。这是否与我们前期保护和开发的理念有关。本文试图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管理三个方面分析旅游开发的理念,以期引起楠溪江旅游产品的创新。

   楠溪江自从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后,政府开始主导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经济开发。在此以前的旅游都是自发式,如大若岩在晋时期就有陶弘景隐居,唐元宋明清以降,大若岩的开发时而兴旺时而衰落,有一大批文人、名人到此观光,留下许多大若岩的诗词歌咏。但现在楠溪江的旅游经济,可以说是一口温吞水,很有可能被边缘化。2004年政府重视此等问题,修编了风景名胜区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借此廓清旅游发展的理念,振兴楠溪旅游经济,为楠溪当地百姓造福。但这两个规划,规划理念都比较超前,落到实处不多;规划手法先进,游线组织不一定适合楠溪江。故本文探讨旅游开发的一些基础问题,以期引发一些共鸣。

一、旅游资源集中还是分散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第一次总体规划确定面积625km2,这一次修编确定面积676km2,比前一次又有较大增加,风景区的面积再一次扩大,景区南北距离也已将近70km。由于楠溪江流域是树枝状峡谷形地域,故游线距离肯定远不止这些。于是给人们造成的普遍感觉,景点分散不集中,游线难于组织。其实风景资源的集中还是分散和游线的组织有很大的关系。楠溪江的旅游开发原来都是点式开发,很少进行板块开发,景点的线路组织都是直奔核心景点,中间铺垫不多,审美序列性差,包装简单,每个景区都只有一个核心景点,吸引物比较单调。游客观赏好核心景点之后,又要原路返回,导致游客感觉枯燥单调,很难达到高潮迭起。例如百丈漈景点,崖下库景点,石门台景点,龙湾潭景点等都要原路返回。
笔者认为楠溪江的旅游资源还是比较集中的,造成我们不集中的感觉是我们多年来对风景资源认识和利用的偏差造成。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机构已经委托北京大学进行两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从二次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表可以看出,所列的风景名胜资源大都在我们的人烟稠密处,距离村庄较近。也就是说风景名胜资源和我们区内226万人口息息相关,贴得很近。这产生了风景名胜资源和区内人口的生活、生产冲突,根据中央以人为本和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精神,风景名胜资源与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关系,应该考虑风景名胜资源避开人烟稠密处是否更为明智。人口比较稀少,风景资源范围比较独立的景区是比较容易获得成功。许多重要的景区区内人口大都比较稀少的。如九寨沟、张家界,我们的邻居雁荡山核心景区内也人口稀少。
    那么楠溪江的风景资源是否也能脱离区内人口束缚,做得比较独立。既不妨碍风景名胜的发展也不妨碍区内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这就需要改变我们的观念,让楠溪江的风景名胜资源“上山下溪”,以山和溪来组织我们的旅游开发。“上山”是指风景资源到山上来,现在农民富裕起来以后已经很少上山,山上植被比较丰富,况且我们的山上也有许多风景资源。如崖下库到芙蓉三崖一带的山上,风景资源比较集中,可以做到高潮迭起,但是我们原来的观念是点式开发,很少将它们的景点联系起来开发,仅仅做到单体开发。这个线路有崖下库I级景观,中心坑II级景观,小若岩II级景观,小若岩背部层峦叠嶂,景观独特有鸟播林多处,芙蓉三冠I级景观。在这短短10公里内汇集了四处景群,难道还能说风景资源分散。另外这条线路上佛教文化发达,有“雁山三十六个洞不如小若一个洞”的小若岩,天下福地崖下寺,还有陈虞之抗元的传说。“下溪”是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在楠溪江边的近距离滩林和保持视野范围内远山的完整性,不要将村庄规划在景区之内,让村庄做为景区服务区。大楠溪一带的滩林资源非常漂亮如下烘滩林,西岸滩林。水中也有景物,如天然盆景狮子岩,溪边的山也有特色如石柱,石柱边的瀑布,芙蓉三崖。还有溪在滩林中央,很难见到屋舍,有处在人间却不见人间的仙境感觉。大楠溪边的景物如此集中,如果我们以楠溪江为载体,用楠溪特有的舴艋舟做为工具,逆水而上,在滩林内设置一些娱乐项目,那么游客会感觉到高潮迭起,兴趣盎然,也不会有来了楠溪江不知楠溪江在何处的困惑。当然风景集中的线路还有很多如龙湾潭和石桅岩的联通,源头峡谷景观等。有此等景源集中的线路,我们还能说楠溪江风景资源分散吗?我认为楠溪江的风景资源还是非常集中,不过我们原来的风景资源认识和开发存在一些偏差。

二、旅游产品休闲还是观光

    许多旅游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出游目的将由猎奇性向追求文化内涵和田园风光的方向过渡,旅游产品的结构调整将成为未来我国旅游开发和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域,休闲度假产品将成为主流。由于受到这些研究成果的影响和楠溪江前期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的误导,造成楠溪江景区风景资源分散平淡,失去环境和谐、纯美的感觉。故许多规划学者提出楠溪江的主导产品为休闲度假,其实休闲度假产品将成为主流,但不可能成为每一个旅游区的最佳选择。如黄山、泰山等风景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以观光旅游为主。那么休闲度假是否为楠溪江的最佳选择?我看不一定。理由如下:(1)楠溪江是峡谷型地域,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其上游更是群山绵延,没有广阔的空间。楠溪民谣:“前面一爿山,后面一爿山,当中一爿溪岩滩”是楠溪江地形的真实写照。(2)楠溪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有226万人口,这些人口不可能在短期内到上塘或瓯北等小城市集聚,故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照常要在其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上耕耘劳作,生老病死。外来游客的进入和他们生存权的权衡,他们生存权也应得到重视,故不能强求他们给休闲空间让路。在此情况下,当地的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空间将给休闲度假带来很大的压力,有时甚至会对休闲度假构成一定的影响。(3)文化的独特性。楠溪江由于地域偏僻,故其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化圈,其圈内的许多文化保留着宋元明清的传统,和现代文化习俗有许多不同。农村许多的农耕文化、古村落和文化习俗,将会给休闲者带来视觉上不同于现代城市文化的感受。这在国内也非常普遍,由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这是风景名胜区得到世界旅游者的认同,形成我国世界级休闲度假基地的关键。楠溪江以古村落见长,区内保留较为完整的宗教文化和耕读文化等较为独特的文化,故应得到世界休闲旅游者认同。(4)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原生性,根据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设立的目的,风景区是为人类保留大自然的本底,其应具备原生性。休闲度假区主要是营造一个和旅游者需求同质的环境和文化,让旅游者在此得身心休养。因此休闲度假区需要一个大规模的创造和建设,但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将违反风景名胜有关律和法规,导致这种建设成为破坏资源的行为,故风景名胜区与休闲度假区是本质上不同的二种功能区域。
    楠溪江如何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区。这需要我们具有独特的眼光,进行旅游资源的重新整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而后进行精心的策划和宣传,将楠溪江这道大餐呈现在全国旅游者的面前。(1)抓住楠溪江江水的纯洁和滩林的优美,推出楠溪江之旅。(2)抓住古村文化的特征,整合芙蓉、岩头等古村资源,打造成王牌的古村旅游线路。古村开发具有同质性,在以后的开发,不能无限制的推出古村,要有节制,以免重复投资和资源的浪费。(3)抓住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推出地质观光之旅,芙蓉三崖到崖下库线路具有山奇、洞幽,瀑多之胜,绝对是一个旅游观光的精品。这些线路资源比较集中,体现楠溪江旅游资源不同的特色,能做到山、水和文化相结合,是楠溪江旅游的核心部分。若这些线路开发成功,有可能使楠溪江旅游异军突起。
    楠溪江由于通达性较差,故其客源基本上还是上海和温州两个市场,有许多人都可能是多次到楠溪江。但楠溪江的观光线路从1988年开发旅游以来还是“三个岩一支筏”的状况,很少有新的线路推出,游客也一直稳定在50万左右。故旅游产品的创新应成为我县旅游产品开发首要考虑问题。如在楠溪江传统观光线路上融入影视旅游的理念,吸引全国更多的制片人来我县进行摄影创作,营造影视氛围,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开展影视旅游,紧跟时代潮流,常换常新,精心安排旅游主题活动和策划项目。

三、景区公共治理集权还是分权

    景区的公共治理是近几年来理论界颇为热门的主题,一方面支持两权分离学者们大声疾呼,另一方面坚持政府强权管理的学者们极力声讨,各有道理,但也各有局限,谁也说服不了谁,理论研究也陷入一个僵局。在实践领域,一方面是部分景区所在地政府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急于摆脱现状进行改制,如楠溪江景区内乡镇纷纷要求参与景区管理。另一方面是部分率先改制的景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各方面的批评声不断,实践者也陷入了一个矛盾的僵局,如曲阜“水洗三孔”事件。
   楠溪江风景区近几年导入“大社会办大旅游”的理念以后,许多民营企业开始进入景区经营,提供旅游产品,但苦于现行法律和政策的限制,许多民营企业不可能有很大做为。做为一个县级政府局限公共权力资源,也不可能给民营企业更多的支持。故许多民营企业进入旅游以后纷纷要分已经做成的旅游蛋糕,出现了无序的竞争。如楠溪江原有的筏是景区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是楠溪江竹筏旅游公司单独经营的,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旅游服务也比较规范和周到,竹筏产品也是浙江竹筏产品质量标准参照物。但民营企业参与景区以后,由于难以获得特色的旅游产品,故也想在竹筏产品中获得一杯羹。楠溪江景区游客资源不足,这就出现了竹筏产品供给过多,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降价竞争,产品质量下降,损害了整个景区的利益。针对楠溪江景区竹筏的这个情况,楠溪江景区管理局也想维持竹筏产品的垄断性,但苦于现行法律资源,管理依据不足。这就出现处处有竹筏,处处吃不足的局面。其实这种情况也违背了引入民营资金,改变旅游产品单一的初衷。现在引入了民营资金,产生无序竞争,产品质量下降,民企对旅游行业的作用也不是很大。
    其实国家对弱小的产业进行政策扶持,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如电信产业,现在还在风传将中国联通分拆并入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减少过度的竞争,减少无序的基础设施建设。楠溪江风景区旅游业肩负着我县“三带两极一目标”的沿溪绿色风光旅游带的任务,肩负着景区内226万人口脱贫致富。但其本身在2004年游客526万,经济效益32亿,在永嘉GDP1026亿总量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它是比较弱小的产业。故在现阶段应加强旅游产业的集中管理,使其迅速成长为永嘉的主导产业。
    永嘉景区的公共治理面临又一个问题是谁代表国家行使景区的治理权。根据现行法律和政策资源,行使景区治理权的应该是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但由于楠溪江风景区内有四镇五乡制,楠溪江主管局和当地乡镇政府是级别平行的机构,利益冲突时会出现各自为政的状况,出现责任会发生互相推脱的状况。特别近几年在乡镇政府强势参与景区管理后,楠溪江管理局的管理范围出现了缩小,如丽水街开发,楠溪江管理局基本已无权参与管理。乡镇政府参与景区治理以后,一级政府有一级政府的目标治理要求和政绩追求,故会出现景区的遍地开花。如黄南乡、鹤盛乡、岩头镇、大若若岩镇都有古村落开发,每一处都强调自己古村落的特色,实际上在同一个峡谷型地域内生长出来的古村落,在文化、建筑等关键要素具有非常大的相似性,无非就是村落的布局和村史上不同,但这些差异不足引起旅游者强烈的兴趣。古村落旅游产品实际上已出现了雷同,导致有限游客资源分散,最终两败俱伤。因此永嘉近几年旅游开发遍地开花以后,旅游产品出现雷同,旅游经济没有得到根本提升。在全国旅游形势一片大好,永嘉旅游踟踌不前的形势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开发模式是否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选择。
    那么楠溪江景区公共治理如何集权,笔者认为:(1)建立强势的楠溪江风景名胜机构,楠溪江的主管机构现在是楠溪江管理局,对景区内的乡镇无法行使管理权,故乡镇的政府会直接向上一级政府要政策和要钱物,自行开发其辖区内的旅游产品。管理机构若不准许会出现乡镇政府和管理机构不调和,导致了许多开发的矛盾。有了强势的楠溪江风景名胜机构以后,可以统一楠溪江范围内的旅游项目开发和风景资源的保护,许多阻碍楠溪江风景发展的不利因素,会迎刃而解,乡镇政府自身诉求也会减弱(如乡镇政府要求参与门票分成的呼声相当强烈)。假如有了强势的风景名胜机构后,此等要求参与利益分成而离心的现象将会减弱。(2)加大投入,做强做大区域内旅游产品同时保持独特性。现行楠溪江范围内,开发强度虽然不大,但旅游产品雷同却比较多,如渠口香樟花园,九丈甸园,再如遍布楠溪流域的竹筏项目。楠溪江范围内的旅游产品现行投资开发强度都不大,故应加强区域的联合和协调,用大手笔的投入,建成精品的旅游产品。如笔者上述所说崖下库到芙蓉三崖的项目,建成一个精品项目后,不准再建类似的产品。再如竹筏项目,假使全楠溪仅出售一个竹筏产品,那么仅一个竹筏产品就有可能维护整个风景名胜机构。集中管理竹筏项目以后,可以使全楠溪江的漂流项目保持常新。(3)引入工业产品理念,保持旅游线路的标准化。现行楠溪江的旅游产品规模比较小,这边也有,那边也有,导致旅游线路的随意性。那么我们是否加强垄断,在风景区内只保持几个精品旅游产品,以标准化的形式卖给游客,从而使本地旅游产品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程式化,从而提高楠溪江的品位,也保证旅游产品的收益。(4)楠溪江近期需要转变的项目:①加强竹筏产品独特性,由一家竹筏公司提供竹筏产品,提供唯一一段漂流,每隔三年变更漂流地点,使漂流项目保持常新,那么漂流项目的效益和资源的保护费就有了保障。②加强楠溪江流域的夏天旅游管理,夏天是楠溪江繁忙的季节。但大量游客进入,使用了我们的风景名胜资源,我们却无法收取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费。故应保持狮子岩景区的独立,改变41省道的方向,产生一个独立的狮子岩休憩公园。③启动崖下库到芙蓉三崖的建设,以更新楠溪江的旅游观光项目,从而做到楠溪江观光的常新。④启动以楠溪江为载体组织观光旅游,全面推出我们的“天下第一江”楠溪江的理念。
    楠溪江十七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曾经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欢呼雀跃的人们,逐渐平淡下去,有时甚至对楠溪江国家级风景产生了怨恨。房子不好建,公路不好造,曾经为之期盼的“人流”也没有到来,难道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错了吗?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没有错的,也许是我们的旅游开发理念出现了偏差。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原有的开发理念,探讨在有效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模式,尽量避免游客和当地原住民利益冲突。只有科学地管理、保护资源,与当地原住民共同发展、共同保护,才是楠溪江的唯一出路。楠溪江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应该集中开发、上山下溪,切实做到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茹  试论风景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规制  旅游学刊2004(5):30-34
2、菊全胜  席建超  陈屹  新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新因素与新格局  中国旅游报20041110
3、刘滨谊  刘琴  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旅游学刊2004(6):77-81
4、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  楠溪江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  2004年12月
5、张朝枝  保健刚  徐红星  旅游发展与遗产管理研究: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的视角——兼遗产资源管理研究述评  旅游学刊2004(5):35-39
                                                  (作者为楠溪江风景旅游管理局高级城市规划师)

编辑:adm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Baidu
map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