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网

哈尔滨市考虑建环状绿化带阻挡沙尘

2014-07-09 17:08:36         来源:生活报     浏览次数:

  曾经的沙子地,如今绿意绵延,将阵阵清风、丝丝清凉吹进城。本报阻沙“西风口”的报道刊发后,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人大代表和相关专家纷纷建议,哈市治沙应借鉴永河村经验,并“内外兼治”,建环哈尔滨式的绿化造林,这样才能将沙尘挡在城外。

  报道引热议

  永河村经验应借鉴


  “虽然篇幅不短,但我认真读了两遍,觉得这才是治理城市沙尘天的根本。”8日一早,市民李英第一个找到记者说。李英告诉记者,她退休前在环保局工作,现在也是环保志愿者,“我参加工作的那个时候,几乎没遇到过沙尘,但后来这样的天逐渐多起来,一年最多十几次。读过你们的报道,我觉得永河村的这个办法才是有效抑制扬沙、沙尘天气的好办法,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对于扬尘、沙尘天的治理,哈市人大代表徐建华在近几年的“两会“上多次提交过建议,“我在调研中发现,哈市扬沙天形成多来自外围,也曾提出过种树治沙的建言,但始终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这次你们报道的哈市‘西风口’10年种植400万株树木,则是最有力的证明。希望管理部门借鉴这一方式,划定防护城市生态的植树造林范围,加大造林力度。”

  哈市形成沙尘天

  沙源主要来自内外6部分


  “如果种树防沙,沙尘进城的几率肯定会减少。”哈市气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哈市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西或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或东南风。春、秋季较短,偏南、偏北风交替变更。而沙源地段恰在贯通风道之中,极易给城市带来沙尘天。

  对此,从事哈市城市沙尘天气研究的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树平表示:“哈尔滨多数沙尘天的来源就是由风带来的。”

  郭树平说,哈尔滨沙尘天的沙源基本分为外沙源和内沙源两类,基本分为6大组成部分,将哈尔滨从西南、西和西北部半面包围(详见右图)。所以一旦刮大风,沙子必然带入城中,影响城市空气质量。

  专家给出阻沙建议

  要建成片林不信咱就算算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所谓沙尘天,是指包括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在内的恶劣天气现象。哈市的调查数据显示: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哈市每年发生1至2次扬沙天;进入21世纪以来,已累计发生几十次扬沙天,其中能见度小于300米的沙尘天近20次。

  植树造林是否能显现出沙尘天的阻拦效果?郭树平认为:双城“西风口”因为形成了成片林,阻沙效果明显。这表示只有成片林才能起到这种效应,种草或零星块装的树是起不到作用的。

  郭树平算了一笔生态账,乔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效率是草坪的10倍,“滞尘”能力是草坪的10倍,所以成片树林才是一台巨大的空调机。如果搭建“西风口”这样的成片林,就可以将沙尘挡在城外。

  应“内外兼治”建环状绿化带

  “环绕城区建一个环状绿化带,就可以将沙尘挡在城外了。”郭树平认为,治沙应该“内外兼治”。“外来沙源方面,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加强,松花江流域和哈尔滨松花江两岸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哈尔滨内沙源得到了有效治理。在市区内,要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沿江沿河的采砂场要对采砂作业严格管理,城区和近郊要对裸露土地实行植物覆盖,就可有效防止‘平地起沙’”。

  气象专家建议,结合哈市整体生态建设,根据风向,在哈市各个沙源区加强大范围的生态林建设,不仅能防风阻沙,还能提供大量的清新氧气;而一些工业项目则应尽量建在下风口,将烟尘、沙土、有害气体等空气污染物直接飘离市区。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哈尔滨冰块与城市建筑相映成趣

  1月2日,松花江哈尔滨段岸边的冰块与城市建筑相映成趣。时下,冰城哈尔滨市正值严冬时节。在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江畔,采冰人从江中采出冰块放置在岸边,废弃的冰块也堆积在一旁,这些冰与远处的城市建筑相映成趣,仿佛诠释着【详细】

沈阳:新建居民区内绿地不得低于30%

日前,沈阳市对外发布了经修正的《沈阳市绿化条例》,城市建设中要规划相应的绿地,新区开发中,规划绿地的面积不能低于35%。新建居民区内绿地不得低于30%。【详细】

哈尔滨:群力外滩生态湿地“十一”部分开放

清波流碧、香樟临风,绿坡柳岸、霞飞鹭栖。7月的哈尔滨群力外滩波光粼粼的水面清爽怡人,蜿蜒曲折的栈道伸向绿丛深处,一簇簇野草闲花随风摇曳,4平方公里的大美湿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慢慢展开……【详细】

Baidu
map